close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作者課文補充講義     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以下是張養浩的散曲作品山坡羊,可作為本文「何適而非快」的生活寫照,請將參考選項填入適當空格中。

參考選項:

(A)夜歸兒女話燈前 (B)布衣得暖勝絲綿 (C)粗茶淡飯飽三餐

(D)南山空谷書一卷 (E)日上三竿我獨眠 (F)一頭犁牛半塊田

(G)雨過天青駕小船 (H)草舍茅屋有幾間

1.(  ),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2.(  ),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3.(  ),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4.(  ),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5.(  ),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6.(  ),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7.(  ),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8.(  ),瘋也痴顛,狂也痴顛。

63287154

小問:

1 若朋友不得志時,你會如何撫慰他的心情?若是自己人生旅途的挫折,你又會如何自我調適?(自舉例)

2「快哉亭」誰建?誰命名?誰作記?「快哉」有何深義?若有一亭請你命名,你會如何命名?為何?

3 蘇轍「欒城文集」為何有不忘祖之義?還有哪些作者以「不忘祖」之義命名事物?

4 請說明蘇軾及蘇轍「名」及「字」的意義!若依此名及字的原則,你會如何為自己命「字」?

5 蘇轍為何自號「潁濱遺老」?你會如何取自號?

6 從以下資料中(尤其蘇軾、蘇轍相關作品中)簡述蘇家兄弟之間情誼!你又如何看待你與家人的聚離?

【題解】

寫作背景

  快哉亭是張夢得於神宗 元豐年間謫居黃州時所建置的,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轍坐謫監理筠州(今江西 高安)鹽酒稅,蘇軾以張夢得公餘休憩之亭得覽觀江山勝景,暢舒情懷,乃以「快哉」名其亭,蘇轍為之作記。蘇轍深刻體會其兄為亭命名的深意,為此文期盼自己也慰勉友人:保持隨緣自適、坦蕩豁達的心態,山水天地間,無處不是春。文中藉由宋玉 風賦「快哉」典故,點出「不以物傷性」方為快樂之前提。

1.烏臺詩案

  宋神宗 元豐二年發生的政治事件,是蘇軾仕途的重大挫折。蘇軾下獄幾至於死,最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由於彈劾蘇軾以詩句汙衊朝廷的是御史臺(又稱烏臺)官員,故稱「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蘇軾由徐州調任湖州,到任不久遭人控告,指其以文字詆毀新黨新政、毀謗君王,於是朝廷下令拘捕。另有一干官員(御史何正臣、李定、舒亶、王珪、李宜之、沈括)因與蘇軾有閒隙,又想討好王安石,於是舉出蘇軾 杭州紀事中部分詩句做證據,請皇上下令定罪。

2.張夢得建亭

  張夢得 元豐六年貶於黃州,任主簿官。張夢得的主簿官與蘇軾的團練副使均為閒職,二人謫居,未受重用,常相伴遊賞。張夢得建亭,覽景自適,當是其宦海浮沉中人生失意的一種自我排遣。樓臺亭閣,山川溪壑,常是北宋文人糾葛於仕隱矛盾衝突下,一處「可居可遊」的實質空間。山川溪壑、亭臺樓閣中,儼然是文士心理世界的鏡影,文士或消憂於斯,或玩賞於斯,其心理情感上之依託與人生境界上之追求,多於此實質空間落實與完成。故本文之撰寫,實暗寓慰勉之意。(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文中所述的人物張懷民,即為本文中的建亭者張夢得。)

3.蘇軾命名快哉亭之意

  本文雖題名為黃州快哉亭記,卻借題發揮,寓有勸諭之意與慰勉之情。全文暢發「快哉」之旨,借快哉亭自然、人文景觀之所以稱快,及楚王披襟當風之故實,逐層引出主旨,並揄揚張夢得隨緣自適、坦蕩豁達的處世態度與超脫物外、不為物役的生命境界。

蘇氏兄弟互為命名作記的兩篇文章,對隨緣自適、達觀超脫的情懷抒發有異曲同工之妙:(通常命名者自作記以說明命意,此表二文足證兄弟二人相知之情)

作者

蘇軾

蘇轍

篇名

超然臺記

黃州快哉亭記

文眼

寫作時間

宋神宗 熙寧八年(一○七五)

宋神宗 元豐六年(一○八三)

建亭者

蘇軾

張夢得

命名者

蘇轍

蘇軾

典故出處

莊子「超然物外」

楚辭 宋玉 風賦

意涵

自樂其樂

不以物傷性

欒城

   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欒城縣因是春秋時晉中軍元帥欒書的食邑,故得名。北魏至宋代都屬趙郡,因稱「趙郡欒城」。唐代文學家、武則天時的宰相蘇味道的故里也在這裡。蘇味道於西元705年被貶四川眉山,死後歸葬欒城,一子留在眉山,其後代即眉山蘇氏。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分別是蘇味道的第十和第十一代後人。在蘇軾的墓誌銘中有「蘇自欒城,西宅於眉」之句;另外在蘇軾的著述和遺墨中,稱「趙郡蘇氏」之處有二十多處。而蘇轍也自號欒城,作品以欒城集命名。可見他們都以欒城為其祖居地。

 

記體

  古人將以「記」名篇的文章稱為「雜記體」。其內容包括了記人、記事、記物、記景等。根據所寫的內容,我們可將雜記文分為山水遊記、臺閣名勝記、書畫雜物記和人事雜記四類。(註:桃花源記為詩序,不在此四類中)

類 別

定  義

代表作

山水遊記

1.以作家親身遊歷的山川勝景、自然風物為題材,或模山範水,或抒情議論,記敘旅途中的見聞、風土人情、山川名勝,書寫對於山川風物的切身感受。
2.不同於僅憑耳聞或虛構而寫的山水林苑辭賦,亦有別於記事性較強的臺閣名勝記。

柳宗元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袁宏道           
徐宏祖 徐霞客遊記
姚鼐 登泰山記
郁永河 北投硫穴記

臺閣名勝記

1.指古人在修築亭臺、樓觀,以及觀覽某處名勝古蹟時所寫下的文章。內容一般是記敘修葺的過程、歷史的沿革,以及抒發對歷史或現實的感慨,或暢述個人的懷抱。
2.臺閣名勝記與山水遊記的不同之處,在於遊記必須是作者親身經歷,而臺閣名勝記卻可以間接蒐集資料寫成。

范仲淹       
歐陽脩       
曾鞏 墨池記
蘇軾 超然臺記
蘇轍             

書畫雜物記

指專為記述書畫和器物而題寫的文章。一般是記述書畫器物的內容、形狀,或藝術特點、流傳情況等。有的則借題發揮,抒情述志或闡述藝術見解。

韓愈 畫記
劉敞 先秦古器記
魏學洢 核舟記
黃淳耀 李龍眠畫羅漢記

人事雜記

指專以記人敘事為內容的文章。多數以「記」名篇,也有一部分以「志」名篇。

歸有光         
錢公輔 義田記
全祖望 梅花嶺記

【作者】

生平經歷

1.名字由來

  蘇轍九歲時,父親蘇洵遊學倦歸,在家親自教讀二子,並作名二子說,從中可看出身為父親的蘇洵,對二子的勉勵及期許。「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吾未見其為完車也。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語譯: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在一輛車上都各有其作用,只有車軾看起來好像不實用。雖然如此,如果拿掉車軾,車子也就不完整了。呀!我擔心你無法對外修飾自己啊!)對於蘇轍,則說:「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乎!吾知免矣。」(語譯:天下的車,凡走過都留下輪跡,車子行進,無不經由車轍,但是談論車子的功用時,卻從來不會提到輪跡。雖然如此,即使翻車馬死,輪跡也不會有任何災禍,這是因為輪跡擅長處於禍福之間。呀!我知道你終究能夠免於災禍!)

  蘇軾活潑外向,豪放爽朗,因個性「不外飾」而鋒芒畢露,一生屢屢遭貶,甚至險危性命;蘇轍寡言內向,沉穩淡泊,雖仍遭貶謫,但終能免禍。就如同車轍一般,既無行車之功,但也無翻車之禍。從對這二子的命名,可看出蘇洵對兄弟二人迥然不同個性的擔心及深切的期許。

◎「名」「字」玄機

同義互訓

杜甫,字(   )。

曾鞏,字子固。

宰予,字子我。

諸葛亮,字(   )。

歸有光,字(   )。

端木賜,字子貢。

反義相對

陶潛,字元亮。

韓愈,字(   )。

朱熹,字元晦。

使典用事

王安石,字介甫。(易經 豫卦:「其介如石。」)

宋端己,字恥夫。(論語 子路:「子曰:行己有恥。」)

原名變化

杜牧,字牧之。

胡適,字適之。

許恕,字如心。

秦檜,字會之。

2.初試啼聲,十九歲與兄同登進士第

  蘇軾蘇轍兄弟,一起準備參加考試,因為擔心兄弟二人無法同時上榜,因此考前特地請教父親有何妙方。蘇洵對他們說:「凡是看到策論題,哥哥就順著題意,從正面論述;弟弟則是從反面批判的角度來著筆,如此一來,既不會重複,又能各自發揮論點。」兄弟二人照著父親的方法,果不其然,雙雙金榜題名。

  據說,蘇洵對於兒子們能登科及第,自然十分欣喜,但反觀自己卻是考場敗將,不禁感歎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3.反對新法,自請外放

  王安石倡新法時,蘇轍任制置三司條例司詳檢文字,主持草擬新法的工作,但蘇轍對青苗法、鹽禁、鑄錢、雇役、均輸法都加以批評,後來自請外任為河南府推官。

4.為兄贖罪,謫居筠州

  蘇轍因烏臺詩案上書陳請為兄贖罪,坐謫筠州,監理鹽酒稅。鹽酒監為宋時諸州監當官之一,掌庫藏出納之事,在市上作鹽酒公賣業務,每日將課利所得申報州官。蘇轍在東軒記中記載,當時筠州另兩名同事皆罷官,三人業務落入他一人身上,加上洪水過後,官署被毀,連容身之處也沒有,整天早出晚歸,在市上與人民算計蠅頭小利,無暇立德修業,極其痛苦。

5.宦海浮沉

  元豐八年三月神宗病逝,繼位的哲宗年僅十歲,由高太后權同聽政。高太后起用司馬光為相,所有因新法而遭貶斥者均被召還朝。司馬光廢新法,八月,召績溪令蘇轍回京。總計蘇轍外任十七年。入京後累官至門下侍郎。

6.潁濱歸隱,自號潁濱遺老

  徽宗時對「元祐黨人」迫害尤甚,蘇軾被列入「元祐黨人碑」之首(當時蘇軾已過世),三蘇文集被毀被禁,蘇轍又被剝奪了所有官職,乃至許州避禍,因為蘇洵當日曾有歸隱於嵩洛之志,所以蘇轍在元祐年間曾在許州置田產,此時年已七十,家有百口,子孫又不得為官,於是歸隱於此,築屋、學佛、教子弟,發憤著述。築室於潁水之濱,自號潁濱遺老(遺老,有前朝舊臣之意)。潁水之濱有堯時高士許由、巢父的優美傳說,也是蘇轍歸隱的心志所在。

7 蘇軾、蘇轍相關作品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樂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語譯:什麼時候開始有明月呢?我舉酒想向青天詢問。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夜又是怎樣?我想趁風飛返,但又怕天上的神仙洞府太高了,十分寒冷。於是跟著月兒下的影子翩翩起舞,人間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比得上呢? 不久月亮轉過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斜照入房子內,照著我無法安睡。我不應該再有煩惱了,為什麼月亮偏選分別的時候圓大皎潔呢?人生有很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月兒也有陰晴圓缺的時候,這些事情從古就沒有兩全其美了。只願生命能夠長久,即使千里之遠,也可以一同欣賞這個美麗的月亮。

簡析:此詞作於宋神宗 熙寧九年,全詞藉中秋景色抒發個人懷抱及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為千古名句。面對人生中的不圓滿,蘇軾豁達地以自然界的現象自我寬慰。最後,期勉兄弟各自珍重,即使分隔兩地,也能同心共賞明月。

()懷澠池寄子瞻兄 蘇轍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語譯:我們牽著手在鄭原上互相道別,一起訴說著路途遙遠漫長,擔心路上的雪泥會導致難以行走。我乘著馬匹,踏上歸途,還在找尋通往大梁的道路,而你已經渡過了崤山,繼續向西前行。百姓們是否知道你曾當過縣令呢?從前我們借宿在僧房時的牆壁上,還一同題過詩。心想著未來我將獨自一人遊歷,那種興致想必也將減少,身旁的騅馬不會說話,只能長聲嘶叫。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語譯: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所留下的,有什麼可作譬喻?哦,對了,就像那天邊飛來的大雁,停落在雪地。雪地上偶然留下了大雁的腳跡,而大雁,拍拍翅膀,繼續向前,或東或西。我們當年經過這裡,碰上的老僧已安眠在塔裡;那塌壞的牆壁上,我曾題過詩句,如今已無法尋覓。只有一件事你是否牢記?在那崎嶇的山路上,我神情困倦,騎著的蹇驢還陣陣地悲嘶。

簡析:宋仁宗 嘉祐六年,蘇軾初任鳳翔府(今陝西 鳳翔)簽判,同年十一月,蘇軾兩兄弟在鄭州西門外分別後,蘇轍曾作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蘇轍在詩中追憶了和哥哥一同寄住寺院的往事。當年是兄弟結伴同行,現在卻是自己孤單一人,詩中流露出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蘇軾則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相和,詩中除了抒發人生無常的感歎,並以過往的坎坷艱困與弟弟共勉。

【課文與注釋】(請填空格)

第一段:起:說明建亭的背景及命名的緣由。

段析:

章法分析

原文

說明

江流形勢

第一層(遠)

 

水勢愈加盛大,為下文「江流之勝」之前奏,也是下段江景之鋪墊。

第二層(中)

 

第三層(近)

 

築亭之緣起

清河 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

點明地點、人物、築亭始末及亭之命名,作為下文敘議張本。先揭出「謫居」二字,引起後文許多議論;「以覽觀江流之勝」為承上啟下之語,唯其為勝,所以為快。

命名之事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層次:江流之勝→張夢得作亭以覽觀之→蘇子瞻名之為「快哉」。

◎水勢三變:文章首段以描述長江水勢三變起筆,「西陵」即西陵峽,它和瞿塘峽、巫峽合稱為三峽。長江流至三峽,兩岸山勢高聳,水道狹窄,水深流急,此為一變。接著,長江因湘、沅、漢諸水的匯注而變得更加浩蕩闊大,因此以「益」字來形容江水的氣勢盛大,此為二變。流到赤壁之下,浩浩湯湯的水勢,汪洋無極。作者以「海」喻江,更給人無比浩瀚之感,此為三變。

 

字音

字義

詞例

ㄕㄥ

 

不能「勝」者

 

魚鱉不可「勝」食、不可「勝」數

ㄕㄥˋ

 

巴陵「勝」狀

優越美好的事物、美景

江流之「勝」、窮耳目之「勝」

 

第二段:承:描述亭上所見之景,並憑弔前人事蹟, 緊扣「快哉」二字。

段析:

稱快之一:亭之所見(實景)

總說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寫景動人, 說明亭上無論近觀、遠眺的風景皆能使人稱快。

分述

近觀江流壯盛

 

遠望山陵農舍

 

結論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稱快之二:英雄流風(虛景)

睹物思人
切入歷史

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

從風景描述切入歷史,說明眺望古蹟、緬懷歷史亦能使人稱快。

結論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改寫自彭元岐(1995)。而風何與焉――淺析黃州快哉亭記章法轉折之妙。國文天地第123期)

22舉目而足:一說:謂一眼望去,諸景畢現,令人心滿意足。

28曹孟德:曹孟德最著名的作品如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去日苦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此處與蘇軾 黃州名篇赤壁賦皆由赤壁思及曹操之英雄事蹟:「『月明星稀,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可互相參看。

29孫仲謀:建安十八年(赤壁戰後五年),曹操再次親率大軍攻孫權 江西營,生擒了都督公孫陽,孫權率七萬軍團抵抗號稱四十萬的曹軍,相拒月餘,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望權軍,歎其齊肅,乃退,謂『生子               』」。三國演義詩贊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30睥睨:也作俾倪、辟倪、埤倪。

31周瑜:少時吳中呼為周郎。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下,瑜與劉備合兵,大敗曹操兵於赤壁,拜南郡太守。後進軍取蜀,至巴丘病死。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       」之語。與周瑜相關的詩詞數量甚多,大多與赤壁之戰或二喬有關,多是追思其年少得志、功名顯赫。最著名的是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字音

字義

詞例

ㄕㄜˋ

 

東西一「舍」

 

漁父樵夫之「舍」

ㄕㄜˇ

 

「舍」鄭以為東道主

 

 

字音

字義

詞例

 

 

皆可指「數」、不可勝「數」

 

 

石簣「數」為余言

 

 

「數」罟不入洿池

 

第三段:轉:由宋玉、景差從楚襄王 蘭臺之遊的對話,道出「快哉」的典故出處,並點出快樂與際遇也有關,為下文作鋪墊。

段析:看似前無所承,如懸空擲筆而下,藉風賦 宋玉與楚王問答語生出波瀾。細繹之,則襄王、宋玉為楚人,快哉亭亦在楚地;而「快哉此風」則又明點「快哉」一語出處。至「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暗寓張夢得之不遇。末用「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輕輕宕開。暗示一切均在人為,外在哪能影響心境。

38宋玉:

(1)九辯:楚辭篇名,相傳宋玉憫其師屈原忠而遭逐,為屈原申述心志而作,分為九章。明 王夫之 楚辭通釋:「辯,猶遍也,一闋謂之一遍。」

(2)神女賦:楚襄王曾與宋玉遊於雲夢,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遂使宋玉作賦,極言神女之美。神女,即女神,巫山有神女峰,終年雲霧繚繞,楚人想像為巫山女神,風姿萬千。因在高唐賦中神女獻身薦寢於懷王,故後也以「神女」指娼妓,如李商隱 無題:「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3)高唐賦:高唐為楚 雲夢之地名。昔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宋玉提到先王(指楚懷王)曾夢巫山之女自薦枕席。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宋玉因作高唐賦,寫巫山雲雨美景。成語「雲雨高唐」或「巫山雲雨」,用以比喻男女歡合,亦用以形容自然界的雲情雨態,典出於此。

40宋玉風賦:宋玉 風賦中說:「大王之雄風」吹在宮廷之間,猛烈清涼,可以治病醒酒,使人耳聰目明,無比舒暢。而「庶人之雌風」吹在陋巷之間,混濁腐臭,使人生病,不死不活。雄風出入於宮廷間,所見盡是富貴繁華的景象;雌風只吹於一般百姓,所見則為貧寒汙穢。百姓生活的困苦正與大王的安逸奢侈形成強烈對比。宋玉在文中將風分成雄雌,主要在諷刺楚王不體察民生疾苦。

41形容風聲的狀聲詞有:呼呼、蕭蕭、瑟瑟、颸颸。

 

字音

字義

詞例

 

 

而風何「與」焉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失其所「與」,不知

 

第四段:合:生發議論,說明「快」與「不快」的關鍵乃在於內心之得與不得。真正的快樂必須能超越外物(一、二段之景觀)、跳脫際遇(第三段之遇不遇之變)。

段析:為落實勸喻之詞,期勉張夢得真能去除被貶謫後的抑鬱之情,胸壑坦然,隨遇而安,自能處處自得。又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泛說。自「士生於世」至「將何適而非快」,其中含反正兩方面意思:「使其中不自得」為反;「不以物傷性」是正。「將何往而非病」為反;「將何適而非快」是正。

第二層次:析入本題,張君不以遷謫為患,不唯自放山水間,即居窮約,亦無所不快,「快」字在此再點。而自放山水間,即包括第一、二段在內。以下更推進一層,用對句引出自適,自適即所以為快也。

第三層次:自「不然」至末,從反面立論,「連山絕壑」四句,屬對既工,辭藻亦美,修辭絕佳。以如斯美景,而憂傷憔悴,則以物傷性矣。結尾用反詰語,仍收到「快」字。

48不以物傷性:蘇轍貶筠州後,開始精研佛法,「坦然不以物傷性」一語,兼有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子:

(1)儒家:無入而不自得(中庸)、君子坦蕩蕩(論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岳陽樓記言「古仁人之心」)。

(2)佛家: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3)道家:外物不可必(莊子 外物)、無待(莊子 逍遙遊)。(外在事物沒有一定的準則可循,人的願望要實現,將受到一定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有待),這是人無法得到自由的原因。擺脫「有待」,從主觀心靈上忘卻一切外物的區別,不受任何條件的束縛,達到「無待」的境界,方能真正「逍遙遊」。)

62朔日:農曆每月初二為既朔,月圓時(農曆十五前後)為望(古人謂其時「日月相望」),隔日為既望,月底為晦。

 

字音

字義

詞例

ˋ

 

何「適」而非快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無「適」也,無莫也

【課文問與答】

指搭配題解,指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寫史蹟時,特重於「睥睨」、「騁騖」之英雄形象的原因何在?(何為實景-虛景?)

 

2.蘇轍認為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之言,「蓋有諷焉」 其中所諷刺的焦點是什麼?

 

3.蘇轍認為「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的原因是什麼?

 

4.亭之命名為「快哉」有何蘊義?

 

5.文章中呈現哪些「快哉」之事?「快哉」的原因何在?

 

6.本文中出現的「風」字,其意涵隨文意有何轉折變化?

 

7.本課寫景有何特出之處?

(層層擴大-集中焦點)(晝夜-遠近-動靜)

 

8.本課議論有何特出之處?

(從三四段分析:典故-對比-心)

 

【教學資料】

倒反  

言辭表面的意義和作者內心真意相反的修辭法,稱為倒反。

類別

定義

舉例與說明

倒辭

「正話反說」,通常是因為情深難言,或是嫌忌難說,於是用相反的詞語來表現本意和真情, 不太有諷刺的意思,但可以自嘲。

1.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梁實秋下棋)無人不喜有涵養之人,作者反其道而行,自嘲「最不喜歡和他下棋」
2.我掩卷凝思了半天,我想在中國找不出這樣一個「笨」人來。也就是說,在這種笨人不能產生之前,我們的科學,還是抄襲的,短見的,……。(陳之藩 實用呢,還是好奇呢?)這裡的「笨人」實指不急功好利的人,對「笨人」作者並無諷刺之意。
3.輸呀,輸得精光才好呢!反正家裡有老牛馬墊背,我不輸,也有旁人替我輸!(白先勇永遠的尹雪艷)「輸呀,輸得精光才好呢!」是倒辭,其實心中不想輸。

反語

「反話正說」,故意把不滿、輕視的情緒隱藏起來,表面上用正經的言語來稱揚,間接表達心中的嘲弄諷刺。語意不但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譏刺等意思的倒反語。

1.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國君本應關心民瘼,此言諷刺楚王自居高貴,不恤民生疾苦。
2.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瘂弦鹽)本應助人的聖潔天使,不僅見死不救,甚且只顧嬉笑。
3.不知是受了哪一位大人先生的恩典,這一條臭水溝被改為地下水道,上面鋪了柏油路,從此這條水溝不復發生承受垃圾的作用,使得附近居民多麼不便。(梁實秋 垃圾)「水溝」不是倒「垃圾」的地方,諷刺居民的缺乏清潔的習慣。
4.惜春冷笑道:「我雖年輕,這話卻不年輕。你們不看書,不識字,所以是獃子,倒說我糊塗!」尤氏道:「你是狀元!第一才子!我們糊塗人,不如你明白。」(曹雪芹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尤氏說惜春是狀元、第一才子,是表面誇讚,實際嘲笑的倒反辭。

 

有「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胡適語)之稱的金聖嘆,曾以「不亦快哉」為內容,寫了三十三則妙文。以下附錄幾則,提供參考。請問你可有「不亦快哉」之事可供分享?

(1)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2)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3)朝眠初覺,似聞家人歎息之聲,言某人夜來已死。急呼而訊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絕有心計人。不亦快哉!

(4)篋中無意忽檢得故人手跡。不亦快哉!

(5)寒士來借銀,謂不可啟齒,於是唯唯亦說他事。我窺其苦意,拉向無人處,問所需多少。急趨入內,如數給與,然而問其必當速歸料理是事耶,為尚得少留共飲酒耶。不亦快哉!

(6)作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7)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

(8)還債畢,不亦快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