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篇舊的社論 
也正好這幾天班上在談作文的方法 
因此再次貼出來大家看看想想
˙˙˙ 



                  耿胖 

中國時報社論

大學學測剛剛結束,考試過程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其中,國文作文題目「漂流木的獨白」,以莫拉克颱風為引子,結合時事議題,有人文關懷、科技環保反思,又有可以發揮的空間,普遍被認為是很適當的題目。但,整個國文科的考試有太難的現象,則令人感到關切。 

國 文這個科目向來承載了很多不同面向的「使命」。學生上國文課除了累積應考的能力,也學習思考人生、認識世界、體會做人做事的道理、訓練表達能力等。近年 來,因為政治的關係,國文教學甚至於也隱含意識形態之爭;如古文、白話文的比例,即是其一。而因為教育部長更迭頻繁,致使教育政策難以連貫的例子,也不勝 枚舉。 

學 生在平日學習中逐漸累積應考能力,而考試方向和內容當然也會影響教學。國文考試內容的複雜化已逐漸反映在學生學習上;坊間到處可見國文、作文補習班,說明 國文考試對學生挑戰愈來愈高,致令很多學生再也不能只是倚靠學校的教學應考,還得額外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補習。對現在身為家長的「四、五年級生」來說, 補習,或許並不是一件多新奇的事;畢竟很多家長自己在做學生時也補過習。不過,當年的補習主要是集中於英數理化,而這一代孩子的補習更是變本加厲,除了英 數理化,社會科學的領域要補習,就連國文也無法逃過補習的惡夢。 

即使走過填鴨式教育的家長們,可能也不大能夠理解,為什麼連國文這個孩子從小就接觸、天天在使用的語文,都需要補習?但這就是很多孩子的學習現況,或許看看考試的內容,也就不難理解很多學生來說,國文真的好難。 

今 年學測的國文被認為是近年來最難的一次。儘管考題是以「白話文」為主,文意的敘述也不難解;不過因為題目很長,且選文方向相當廣泛,從張愛玲到顧炎武,考 生要理解文章並分析,時間不夠用,考生可能會陷入慌張。時間不夠用,就會壓縮到作文時間;今年作文又非常需要先消化完題目的旨趣後,引到對生命、環境甚至 於環保省思;作文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構思,如在前面考題就花太多時間,難免會影響後面作文呈現。像這樣考試,內容的程度安排和學生有多少時間作答,都必須考 量。 

今 年的國文還考了去年沒有的修辭學,且佔分不少。中文雖是我們天天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學生天天閱讀中文作品,要能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欣賞能力,應該並不困 難;但,放在學生的國文學習裡,情況卻似乎並非如此。無論白話文或者文言文,學生讀文章,常常得有「科學家精神」,將文字、語意一一拆解,進行理性的分 析。對文學研究者來說,這樣去閱讀、理解一篇文章,自有其專業上的需要;但是對人生才剛剛接觸文學之美的學生來說,用這種方式來認識文章,會不會壞了他們 的胃口呢? 

國 文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引導更多學子喜愛文學、對中文的語言文字更多些體會,從而能有更多創意和創見。這樣,有朝一日,當他離開學校之後,他還是會願意拿起一 本書,好好地讀進去,因為他知道文學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字彙、語句,而是與他的人生有著熱乎乎的關係;他的生命情境總可以和某本書的某種情節相連結。國文 教學應該激發也培養學生對生命有更美好、寬闊的胸襟,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好奇,而不是窄化視野,限縮生命的關懷度。台灣的閱讀率逐年下降,在出版市場,成人 讀者的比例也向來不高;很多人認為,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在學生時期建立起閱讀的習慣,讀書只為了應付考試;離開學校後,只要考試不 考,就不會想碰書本。 

記 得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曾說,古詞文章雖美,但跟台灣卻沒什麼關係,因此學生沒有必要學習。這屆考大學的考生們正是在這位教育部長的理念下開始高中的國文學 習,當他們看到各式各樣的考題時可能會傻眼,因為當年教育部長說不重要的東西,在考試裡卻顯得挺重要的。考試出題時或許可能得考慮學生的學習實況,不然的 話,學生恐怕也成了政黨輪替的隱形愛害者呢。 

【本文摘錄自《中時電子報‧言論新聞2010/02/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