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曹丕(典論論文)作者課文補充講義           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你認為好文章要有哪些條件?

「為文造情」、「為情造文」你認為何者才能形成好文章?為什麼?

 

【題解】

小問:閱讀課本、參考書及以下資料

1昭明文選選文標準中提及「不選經、子中的篇章」,請對照『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純文學觀點為選文標準』後說明原因!

2《典論》書名意涵為何?〈論文〉一篇創作動機為何?

 

◎補充注釋

1.昭明文選:

原名

文選

編者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

選文時間

收錄自先秦至齊梁間的作品

選文標準

1.以「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的純文學觀點為選文標準。

2.不選經、子中的篇章。

3.史書中也只選錄「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文章。

篇目

將一三○位知名作者和少數佚名作者的詩文辭賦七○○餘篇,分成三十八類,共三十卷。

價值

1.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2.四庫全書將其列為集部總集類之首。

2.典論:典論一書,屬論辨類文體,是曹丕精心撰寫的著作。

(1)書名的意義:

後人根據文選典引李善注:「典者,常也,法也。」謂「典論」之原意是指討論各種事物的法則。

‚也有人說「典論」就是正論,據清朝孫馮翼典論輯佚本的內容推測,曹丕著作此書的用意,乃在「端正天下之論」。

(2)寫作背景:

有人以為論文之表層意旨是以寫作追求永恆的文學生命,而其深層意旨在以作品成就個人的政治野心。曹丕想藉此拉攏文士,造成聲勢,以提高自己的政治行情,以徹底打垮曹植,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本文很多地方,都是針對曹植與楊德祖書而發的。曹植自炫其才,妄詆時人,且輕鄙文學,自謂不「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丕則強調文人不必相輕,並以為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植譏陳琳「畫虎不成反為狗」,丕則反譏植「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植暗示要放棄「建永世之業,留金石之功」,丕則以「唯幹著論,成一家言」回應。凡此種種,皆可看出與曹植針鋒相對,互別苗頭的用心。

(參考資料:王夢鷗(1984)。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P.115

3.開啟文氣之說:孟子說過「知言養氣」,但還沒有把氣和文學緊密的聯繫起來。以氣論文,始於曹丕。

【作者】

◎補充注釋

1.三曹:

人名

字號

生平

主要成就

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瞞

1.漢獻帝時任丞相。

2.擅文學,嘗自賦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步出夏門行)

3.曾與楊修一同經過曹娥碑,見碑上文字「黃絹幼婦外孫臼」,三十里後乃悟,故有「乃覺三十里」之歎。(見世說新語捷悟)

4.死後尊為魏武帝。

 

1.與曹丕、曹植大力提倡文學,促成建安文學之興盛繁榮。

2.其樂府詩蒼勁悲涼,然鍾嶸詩品列為下品。

曹丕

字子桓

1.曹操次子。

2.篡漢,都洛陽,國號魏。世稱魏文帝。

3.少雅好文學,典論自敘說:「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以著述自期,主「文以氣為主」。

4.世說新語載有與其弟曹植「七步成詩」之事。

1.其代表作典論論文是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的專論(單篇文章),其後的文學理論家如陸機、劉勰、鍾嶸等人,無不受其影響。

2.為建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

3.詩作形式多樣,四、五、七言兼具,風格清麗簡約。所著燕歌行為現存最早的七言詩成熟之作。

4.詩風清麗委婉,鍾嶸詩品列為中品。

5.散文作品以駢散兼行的形式呈現典雅雋永的風格,情意真摯感人,其中與吳質書即為佳作。

6.與建安七子和其他文士交往密切,帶動建安文學風氣,遂有「建安七子」之文學盛況。

曹植

字子建

1.曹操第四子。

2.年輕時頗有大志,然任性自行,飲酒無度,不事雕飾。

3.晚年封於陳,諡號思,世稱陳思王。

1.擅長詩、賦、散文。尤以五言詩成就最大,體現建安風骨。

2.謝靈運譽之為「才高八斗」。

3.鍾嶸譽之為「建安之傑」、「五言之冠冕」,詩品列為上品。

2.燕歌行:燕歌行兩首,採用樂府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寫作,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

小問:以下之詩是描寫誰的心情?心情如何?此詩被列為優秀的抒情作品,你認為好在哪裡?

 

燕歌行(二首之一)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遊ƒ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霑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ˆ。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Š

注釋:蕭瑟:秋風瑟縮。   ‚搖落:凋零飄落。   ƒ客遊:客居他方。

   „慊慊:內心不滿足的樣子。慊,音ㄑㄧㄢˋ。   …淹留:久留。

   †煢煢:孤獨無依的樣子。煢,音ㄑㄩㄥˊ。   ‡清商:樂名。清商音節短促。

   ˆ夜未央:夜深而未盡的時候。   ‰爾:指牽牛、織女。   Š河梁:河上的橋。

語譯:秋風蕭瑟,天氣漸涼,草木凋零飄落,白露凝結成霜。燕子和鴻雁群向南方飛翔,想良人遠遊至今不歸,怎不叫人思斷腸。燕子與大雁都還眷戀故鄉而想要飛回去,你為何遲遲不歸久留客鄉?留我一人孤守空房,憂從中來,想念著你不能遺忘,不知不覺淚滴沾裳。取琴撥弦,彈出淒惋的曲調,低吟短唱聲音嗚咽不能長歌。皎潔的月光照著我的床,銀河西流,長夜未央。天上的牛郎織女遙遙相望,你們有什麼罪過,被分隔在銀河的兩岸。

小問:

1何謂「建安風骨」?建安詩人的作品有何特殊的藝術特色?「風骨」二字有何意涵?

2 為何魯迅說建安時期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建安文學

1.建安為東漢獻帝的最後一個年號,在當時實際掌握政權的是曹操。建安年代並包括在這稍前及稍後一段時期的文學,習慣上統稱為「建安文學」。

2.建安時期,群雄割據,戰爭不息,社會動盪,人民極為痛苦。由於時代環境的刺激,詩人們都經歷戰亂、飽受憂患,對實際的社會生活,有較深的感受和一定程度的反應。在這種形勢下,建安詩人在作品中或直接寫動亂的現實,表達建功立業和統一國家的宏偉抱負,或抒發抱負不得實現的痛苦心情,或描繪自己及人民所遭受的種種不幸,從而形成了梗概多氣、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

3.建安時代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獨立的地位,不再把它看作經學的附庸、教化的工具。所以魯迅說,這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4.在這個時代中,無論詩歌,還是辭賦、散文,都獲得長足的進步。尤其是詩歌,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創作高潮,從此奠定了文人詩的主導地位,給後世留下深遠影響。

5.建安文學的主要作家就是「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三曹不僅是當時政治的中樞,而且是文壇的領袖、最有成就的作家。建安文學繁盛的局面,與他們的大力倡導有密切關係。

6「建安」是東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上所謂「建安文學」涵蓋時間則長,大致上還包含了三國初期的一段時間。這一時期,經歷漢末兩次「黨錮之禍」的摧殘,又有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動亂的時代。建安文學的主要人物是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當時的文壇因「三祖陳王」(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陳思王曹植)的提倡,又有建安七子的附和,進入了一個「俊才雲蒸」的時代。他們聚集於魏都鄴下,故又稱鄴下七子。這些文人都親身飽受戰亂,因此描寫社會動亂、施展濟世抱負便成了詩文主題。此時的文學也脫離了功利的實用目的而轉向個人情志的抒發,作品多沉雄蒼壯、風格勁健,在淒苦的音調中仍表現出奮發昂揚的精神,給人鼓舞的力量,此即所謂「建安風骨」。魯迅言此時代是一「文學自覺」時代,就像初唐陳子昂在反對六朝綺靡詩風時,也提倡「漢 魏風骨」;其後李白更高唱「蓬萊文章建安骨」。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相當重要的時代。《文心雕龍‧時序篇》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此語最足以說明建安文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特色。

文學上的曹丕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有其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其一完整的七言詩創始於此;其二,文學有獨立地位始於此;其三,文學批評專論也在此時出現。然而一般人提到魏晉南北朝文學總是只想到駢文,想到詩的「輕豔浮靡」,重形式而無內容,其實這是以偏概全之見,漢魏之時的「建安文學」,不只反應社會,表現人生,也呈現出作家個人風格的慷慨「風骨」,是形式與內容並重的真摯之作。魏晉是個過渡期,上承秦漢,下開隋唐,它對唐代文學,對李、杜等大詩人的影響尤其不可忽視,因此清代葉燮曾說「不讀六朝詩,不知唐詩之工也」,同樣地,不讀六朝文學,則不知漢唐文風之變也。

  

時代背景-建安文學

所謂「建安」,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的年號,起自西元196年,終至220年;但文學上所謂的「建安文學」所包括的年代則較廣,大致還包括了三國初期的一段時間。

這一時期,經過了漢末兩次「黨錮之禍」的摧殘,又有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等,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動亂的時代:內有宦官、外戚干政,外有軍閥把持政權,朝綱日敗,戰禍頻仍、飢荒瘟疫相繼而來,人民流離失所,觸目所見,皆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況。

長期的戰亂,文人亦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感慨良多,卻無力挽回世局,也只有將感懷寄情於詩文了。往往當社會極度動盪不安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也會經歷急遽的變化和發展。所謂「世衰」「道微」,此時傳統儒家思想受到嚴重的質疑,其獨尊地位開始動搖,人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覺醒。況且自漢武帝設五經博士,獨尊儒家以來,依附儒家多少是為了有功名利祿可圖,而今已無法如此。加上曹操統一北方後用人唯材,只要能「治國用兵」,即使「不仁不孝」也可任用,所以整個社會,整個思想開始活躍起來了。

建安文學的主要人物就是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他們聚集於魏都鄴下,故又稱「鄴下集團」。曹氏父子皆篤好詩文,尊重文人,延攬了不少文士,這些文人都親身飽歷戰亂,因此描寫社會動亂、施展濟世抱負成了詩文主題,此時的文學也脫離了功利的實用目的而轉向個人心志的抒發。此期的詩多寫社會離亂,反應出社會歷史的時代面影,是「漢末實錄」,亦可作為「詩史」。或抒理想壯志,直接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動,多沉雄蒼壯,風格勁健。然而雖然時代擾攘,他們卻沒有被苦難壓倒,在淒苦的音調中仍表現出奮發昂揚的精神,給人鼓舞的力量,此即所謂「建安風骨」。《文心雕龍.明詩》篇說他們「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他們的作品都表現了慷慨悲涼的風格,極富時代特色。

  總結「建安文學」為何?就是「風骨」二字,「風」是指情志方面,「骨」是指言辭而言,「風骨」就是以「剛健有力」為主要特徵,其特色為:

一、   反應社會,反應現實,繼承了樂府詩「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風格。

二、   表達出個人的身世感懷。

三、   用比較壯美或精緻的語言來表達有一定現實義的思想內容。

四、   多酬應之作。

  《文心雕龍.時序》篇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哀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此語最足以說明建安文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及特色。

 

曹丕、曹植與甄宓傳說

    小問:「自古紅顏多薄命,紅顏無罪,薄命為何?」請用台語念,以下故事你有何想法?

 

甄宓原是袁紹的次媳,頗具姿色。曹操趁著袁紹病逝,攻入鄴城,曹丕也隨軍入鄴,《世說新語‧惑溺》中載:「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為袁熙(袁紹次子)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可見曹操父子同對甄氏有好感。

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讚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援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遂得以與甄氏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公元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甄氏因激怒曹丕,不僅未能封,最終亦慘死,據說死時以糠塞口,以髮遮面,十分凄慘。

甄宓後來生下一子為曹叡,後繼位為魏明帝。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所生的兒子曹叡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氏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將甄氏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氏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氏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四年後(226年),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

 

按:關於曹植與甄宓的愛情故事,是否真有其事,歷來多有爭議。認為不實者,一般多認為甄宓大曹植十歲左右,年齡並不相當。另外曹植處於險峻的政治環境中應該不敢自招其禍。此外,認為《洛神賦》內對洛神的描寫,繼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文學傳統,其實是作為臣弟的曹植,表達對身為皇帝的兄長曹丕如怨如慕。然而也有人認為甄氏嫁入曹家大約有15年的時間,正值24歲到39歲的年紀,而曹植則是14歲到29歲,正是男女有情之時。甄氏也確有絕色和詩才,而在曹植的詩文中常有對女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嘆,除了甄宓之外,似乎別無其人。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作者以班固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來說明什麼?

 

2.建安七子是哪七位?

 

3.曹丕認為文學評論的正確態度應為何?

 

4.依本文,七子之文章短長為何?

 

5.本文評論文人之間的通病為何?

 

6.文中舉出四種文體及其作法分別為何?

 

7.曹丕在本文中提出「文氣」說,請說說他的看法。

 

8.試說明「氣之清濁有體」一句中所謂「清濁」的文義。

 

9.曹丕以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其中舉何例來加以說明?

 

10.曹丕認為文章之價值為何?

 

11.文中舉出何例,說明著書立言不以隱約而弗務?

 

12.文中舉出何例,說明著書立言不以康樂而加思?

 

13.建安七子唯一有著述流傳於後世者為何?

 

【上台報告】

14文中提及「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你認為「氣」指的是文章的文氣還是作家的才氣?參見「資料一」表格,你贊同哪家的說法?

15曹丕提出的「文氣論」是「先天決定論」還是「後天決定論」?你贊成嗎?如果你反對,你能同樣用「音樂」為例,來反駁曹丕嗎?又,為何曹丕要這樣解釋「文氣論」呢?

16原文哪一部分在講曹丕的「文用論」?文人為何要透過創作追求不朽?曹丕說「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這種憂懼的心境,和追求不朽的意志有甚麼關係?

資料一:

目前各版本對這五個氣的說法

課文

南一

翰林

康熹

龍騰

三民

徐幹時有

文章風格

文章風格

文氣

氣質

風氣

孔融體氣高妙

格調

文章風格

氣質、才情

文章風格

文章格調

文以氣為主

作者的才性

作者的才情氣質

作者的氣質

個人的才情氣質

文章的語言氣勢

氣之清濁有體

作者的才氣

作家的才氣

作者的氣質

個人才氣(或文章氣勢)

文章的語言氣勢

引氣不齊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教學資料】

◎、修辭文法小教室

單句結構

類別

說明

舉例與說明

表態句

用以表達人、事、物的性質、動作或狀態的句子。

句型:主語+謂語(表語)

1.落英(主語)繽紛(表語)。(陶淵明桃花源記)

2.其流(主語)奔放肆大(表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3.南山(主語)烈烈(表語);飄風(主語)發發(表語)。(詩經小雅蓼莪)

4.雄兔(主語)腳撲朔(表語),雌兔(主語)眼迷離(表語)。(佚名木蘭詩)

敘事句

用以敘述說明一件事情的句子。

句型:主語+謂語(述語+賓語)

1.予(主語)嘗求(述語)古仁人之心(賓語)。(范仲淹岳陽樓記)

2.老殘(主語)隨手摘了(述語)幾個蓮蓬(賓語)。(劉鶚老殘遊記大明湖)

3.故人(主語)具(述語)雞黍(賓語)。(孟浩然過故人莊)

有無句

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述語限用「有」或「無」。

句型:主語+謂語(述語+賓語)

1.古之學者(主語)必有(述語)師。(韓愈師說)

2.夫風(主語)無(述語)雄雌之異,而人(主語)有(述語)遇不遇之變。(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3.徐幹(主語)時有(述語)齊氣。

4.何夜(主語)無(述語)月?何處(主語)無(述語)竹柏?(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判斷句

用以斷定事物的涵義屬性,或判斷事物是非異同的句子。

句型:主語+謂語(繫語+斷語)繫語:即、則、乃、非、是、不是……等。不過文言文多省略繫語。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語),瑯琊(斷語)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2.此(主語)誠(繫語)危急存亡之秋也(斷語)。(諸葛亮出師表)

3.蓋文章(主語)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斷語)。

4.斯(主語)是(繫語)陋室(斷語)。(劉禹錫陋室銘)

準判斷句

介於判斷句和敘事句之間,具有判斷和敘事兩種性質。

句型:主語+謂語(準繫語+斷語)準繫語:為、謂、曰、猶、好像、成為……等。

1.捕魚為(準繫語)業(斷語)。(陶淵明桃花源記)

2.士大夫之無恥,是(主語)謂(準繫語)國恥(斷語)。(顧炎武廉恥)

3.修道之謂(準繫語)教(斷語)。(禮記中庸)

4.其狀貌(主語)乃如(準繫語)婦人女子(斷語)。(蘇軾留侯論)

 

 

 

 

 

 

 

曹植的文學觀

小問;

     1曹植認為哪本書「無病」?

     2請翻譯「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此句有何喻意?

     3何謂三不朽?曹植認為何者最重要?為何?

 

曹植(西元一九二—二三二年),字子建,曹丕之弟。封陳王,諡思,世稱陳思王。有後人所輯的《曹子建集》。他的〈與楊德祖書〉也是一篇專門談論文學的文章,但其內容不如曹丕的《典論‧論文》。其中有一段話說明人們寫作不能無病,應該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加以改進,這是頗為可取的。

世人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嘗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謂僕:「卿何所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嘗歎此達言,以為美談。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

但他接著說:「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當然,具有創作能力的人,進行批評容易中肯;但曹植認為要具有高度的創作修養方可進行批評,抹煞了文學創作和批評二者分工的可能性,卻是比較片面的看法。又文中對辭賦採取輕視的態度,說: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

他這些話,是從政治功業(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和辭賦之道比較而言,與其他人的否定辭賦有所不同。魯迅說:「這裡有兩個原因,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一個人大概總是不滿意自己所做而羨慕他人所為的,他的文章已經做得好,於是他便敢說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是在於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說文章是無用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事實上曹植以後還是一直認真寫作辭賦,和揚雄的悔其少作、輟不復為的情況是不相同的。

【節選自:王運熙,顧易生主編(1993)。《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P.98-99

 

與楊德祖書              曹植
植白: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小好學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 青土,公幹振藻○1於海隅,德璉發跡○2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3,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4。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5 之,頓○6八紘○7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軒○8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閒○9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 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讚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後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無病。僕常好人譏彈其文,有不善者,應時改定。昔丁敬禮嘗作小文,使僕潤飾之。僕自以才不過若人,辭不為也。敬禮謂僕:「卿何所疑難,文之佳惡,吾自得之,後世誰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嘆此達言,以為美談!
昔尼父之文辭,與人通流;至於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辭。過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見也。蓋有南威○10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泉○11 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12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13利病。昔田巴○14毀五帝,罪三王,呰五霸於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魯連一說, 使終身杜口。劉生之辯,未若田氏;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人各有好尚:蘭茝蓀蕙之芳,眾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莖〉○15 發,眾人所共樂,而墨翟有非之之論:豈可同哉!
今往○16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歌○17,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 示來世也。昔揚子雲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留金石○18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勳績, 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於同好。此要之皓首○19 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20之知我也!明早相迎,書不盡懷!植白。】

語譯:
曹植向您陳述:幾天沒有見面,想您想得很苦,你大概跟我一樣吧!我從小就愛作文章,一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五歲了。對於當代作家,可以大略地談一談。當年 王仲宣在漢水以南特別傑出,陳孔璋鷹揚於黃河以北,徐偉長在青州獨享盛名,劉公幹以文藝享名於海角,應德璉在魏國起家,您在京城雄視群倫。當這時候,人人 都自以為是稀世的奇才,像是擁有靈蛇的明珠、荊山的美玉那樣的自寶自珍。我們魏王便設下彌天大網,羅致四海的英才,現在都羅致來了。不過這幾位先生的文學 造詣,還不能算是最上乘,沒有一飛千里、來去無蹤的氣勢。以陳孔璋的才華,他本不擅長做辭賦,卻常自以為和漢賦名家司馬相如有同樣的風格,這正像畫不成老 虎,反而像狗了。前次我寫信諷刺他,他反而作文章極力說我讚美他的作品。那鍾子期從不錯聽琴音,到現在大家還在稱讚他。我可不敢隨便讚嘆別人,怕後人嗤笑 我啊!
一般人的著作,不能沒有毛病。我常喜歡別人批評我的文章,有不好的,就馬上改正。以前丁敬禮曾寫短文,叫我幫他潤色。我自覺才氣不如他,推辭沒有接受。敬 禮對我說:「您何必有所顧慮呢?我自己文章的好壞我自己最清楚,別人的改訂對我總是有好處,後世還有誰能比您更了解我,可以改訂我的文章呢?(另有一解: 我自能得到潤飾的益處,後世讀者誰又知道我的文章是您改定的呢?)」我常讚嘆這種通達的話,以為值得稱道。
以前孔子的文辭,可以與人共通,並不是獨特不可商量的;至於作《春秋》,就是擅長文學的子游、子夏也不能參贊一辭。除《春秋》以外而說文章沒有毛病的,我 還沒看過。要有南威的美貌,才有資格評論美女;有龍泉的鋒利,才可以議論斬割。劉季緒的文采比不上那些作家,卻喜歡批評別人的文章,指摘好壞。以前田巴在 稷下毀謗五帝,歸罪三王,謾罵五霸,一天就可以折服上千的人,可是魯仲連一出來發言,就駁得他終身不敢再開口。劉季緒的辯才,不如田巴;現在像魯仲連的人 並不難找,他還能不住口嗎?人各有所好:像蘭茝蓀蕙的香氣,眾人都喜歡,可是海邊卻有日夜追逐臭味的人;〈咸池〉、〈六莖〉樂曲的演奏,是眾人都喜歡聽 的,然而墨翟卻有反對音樂的言論,可見人的好惡愛憎,又哪能相同呢!
現在我把以前所作的一篇辭賦送給您看看。我以為即使是街巷的談論,必定有可取的地方;田野的俚歌,也有合乎〈風〉、〈雅〉的詩篇。那麼,一個平常人的情 思,也就不能輕易捨棄。不過辭賦只是小玩藝,本不足以闡揚大道,垂示後代。以前揚子雲只是前朝的侍郎小臣,還說有壯志的人是不屑於辭賦這種雕蟲小技。我雖 然德行淺薄,但身居以為國家屏藩的列侯,還希望努力報效國家,為人民謀福利,建立永久的基業,把功績刻在金石上,永垂不朽才是。哪裡只能以舞文弄墨做為功 勳績業,以會做辭賦就算是君子呢?如果我的志向不能達到,我的計畫不能實行,那我將採集官民的史實記錄,分析時俗的利弊得失,按照仁義中正至善的法則來立 論,完成卓然成家的著作。雖然未必有保存傳世的價值,也可以傳給有相同愛好的人看看。這個希望得要等年老髮白的時候才能實現,哪是今天所要談論的呢?我說 大話不知羞慚,正是仗恃您能了解我啊!明早等您,信上實在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情懷!植陳述。

注釋:

○1振藻:振起文辭的意思。藻,文采。○2發跡:興起的意思。 ○3靈蛇之珠:隋侯看見有條大蛇受傷,替牠敷藥,後來蛇在江中,口含大珠作為報答,因此叫隋侯之珠。○4荊山之玉:就是和氏璧。○5該:包括。○6頓:提 整的意思。○7八紘:八方天網。紘,維、網。○8飛軒:鳥飛的樣子。○9閒:習的意思,閒與嫻通用。○10南威:即南之威,春秋時代的美女。○11龍泉: 即龍淵,古代寶劍名稱。唐人避高祖 李淵名諱,改淵字為泉。○12劉季緒:即劉修,字季緒,劉表的兒子。○13掎摭:音ㄐㄧˇ ˊ,摘取的意思。○14田巴:戰國時齊國的辯者。○15咸池六莖:〈咸池〉,黃帝所作樂名。〈六莖〉,顓頊所作樂名。○16往:以物送人。○17擊轅之 歌:野人之歌。○18金石:金,指鐘、鼎、盤之類;石,指碑、碣之類。○19要之皓首:期望於老年。要,音ㄧㄠ,期望。○20惠子:即戰國時惠施,莊周的 知友,這裡借指楊德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