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8%89%E5%8D%81%E7%AF%87%E8%A4%87%E7%BF%92%E7%94%A8%E6%B3%95
師說 韓愈
【課文問與答】
一、請依據韓愈師說一文,說明題目「師說」二字的意涵。
答:
二、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責為何?
答:
三、師說云:「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其主要意涵為何?
答:
四、師說中提及「聖益聖,愚益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
答:
五、對於那些傳習句讀的老師,韓愈有何評價?
答:
六、請找出師說文中唯一的錯綜語句,並將之還原為原來句式。
答:
七、韓愈於師說中,對於當時士人「為子擇師」一事,有何看法?
答:
八、「小學而大遺」中,「小」與「大」分別指涉何種意義?
答:
九、請說明文中舉「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的用意。
答:
十、韓愈認為士大夫「恥於相師」的主要原因為何?
答:
十一、韓愈於師說中,為何提及孔子師郯子、老聃等人的事例?
答:
十二、師說文末,韓愈筆鋒一轉,忽提及李蟠請學一事,除表明為文動機外,還有何作用?
答:
十三、韓愈對「師道」的看法為何?
答:
十四、請簡要說明師說文中共有幾處對比手法。
答:
十五、請舉例說明師說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技巧?
答:
轉品──君子不齒。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國學常識
◎「古文」與「駢文」的區別
文體 |
別名 |
性質 |
特色 |
主張 |
古文 |
散文 |
同屬無韻文 |
1.散句 2.格式自由 3.樸實無華 4.蘊涵教化 |
(文以載道) |
駢文 |
(四六文) |
1.對偶工整 2.辭藻華麗 3.聲韻和諧 4.多用典故 5.講究平仄 |
形式美 |
課文探究
以下段落選自韓愈〈師說〉,請於閱讀之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作者為何認為「古之學者必有師」?
(二)說明韓愈文中從師的原則。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文長合計約200-250字(約9行-12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參考答案】
- 韓愈首段明示老師的重要性,除了傳道、受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解惑。更進一步提出只要生而為人,過程中必定會有疑惑,此時能夠帶領自己突破的只有師者。由此可知,古人能傳承文化至今,必定有老師的存在。
- 關於老師的定義,韓愈採取非常客觀的說法,他摒除了年紀、輩分的傳統思維,直截了當地說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由於行行出狀元,因此學習的領域無垠,自然老師的範圍也就沒有限制,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值得學習的,這是韓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