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8%89%E5%8D%81%E7%AF%87%E8%A4%87%E7%BF%92%E7%94%A8%E6%B3%95
項脊軒志 歸有光
◎ 明代散文發展:
分期 |
流派名稱 |
代表作家 |
文學主張、作家風格 |
前期 |
|
宋濂 |
風格雍容大度,散文以傳記最為出色。 |
劉基 |
散文以寓言最出色,有寓言集郁離子。 |
||
方孝孺 |
治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散文常以物喻理。 |
||
臺閣體 |
楊士奇、楊榮、楊溥 |
多歌功頌德、點綴昇平,應制酬答之作。 |
|
中期 |
前後七子的秦漢派 |
李夢陽(前)、何景明(前) |
反對臺閣體,主張「文必秦 漢,詩必盛唐」,以模擬形式為主。 |
唐宋派 |
歸有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 |
為文尊史記,下及唐宋諸家。 |
|
後期 |
公安派 |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反對擬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並大力提倡通俗文學。 |
竟陵派 |
鍾惺、譚元春 |
文學主張與公安派略同,倡導「幽深孤峭」的風格。 |
|
|
集小品文之大成 |
張岱 |
文筆清新峭拔,兼「公安」、「竟陵」之長,而無其弊。 |
【課文問與答】
一、本文除了寫百年老屋項脊軒之變遷外,還有對哪些親人的懷念?
答:
二、歸有光年輕時,曾對項脊軒做了哪些修葺或改建工程?
答:
三、作者在文章中寫道:「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寫了些什麼「可悲」的往事?
答:
四、作者對這些「可悲」的往事,有何情感上的反應?
答:
五、「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這幾句是描寫什麼境況?
答:
六、歸有光藉由誰的敘述勾起對母親的回憶?
答:
七、祖母將自己祖父留下來的「象笏」給了歸有光,有何用意?
答:
八、文中哪些文句是描寫歸有光在軒中讀書的情景?
答:
九、歸有光模仿哪本著作,用「項脊生曰」開啟一段議論之文?
答:
十、「項脊生曰」這一段中,作者引用蜀之寡婦清和諸葛亮的事蹟,其用意何在?
答:
十一、全文自哪一段以下是為「補記」?
答:
十二、在「補記」中,作者如何描寫和妻子的相處?
答:
十三、作者於文中云:妻子死後,項脊軒「室壞不修」,並多年在外「不常居」。在這些敘述裡,有何意在言外之情?
答:
十四、出現在文末的「枇杷樹」,和悼念亡妻之情有何關聯?
答:
十五、文中哪幾句以描寫外在景物之自然幽靜取勝?
答:
◎ 明清科舉制度
試名 |
內 容 |
中試者 |
備 註 |
|
童試 |
縣試 |
最初級的地方考試。 |
童生 |
通過縣、府兩次考試者,稱為「童生」。 |
院試 |
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後即為生員(秀才)。 |
生員 |
1.尚未通過院試取得生員資格者,不論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
|
鄉試 |
各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通常於八月間,故稱「秋試」、「秋闈」。 |
舉人 |
第一名稱解元。 |
|
會試 |
鄉試舉辦後的次年春天在京城由禮部舉行,故亦稱「春試」、「春闈」。 |
貢士 |
第一名稱會元。 |
|
殿試 |
由皇帝在殿廷上親自對貢士策問的考試,亦稱「廷試」。 |
進士 |
1.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又稱殿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
◎ 相關選文佳句
1.室靡棄物,家無閒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整潔、有秩序)。遇童僕有恩,雖至箠楚(此指責打),皆不忍有後言。吳家橋歲至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歸有光先妣事略)
2.有光七歲,與從兄(堂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依依不捨),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歸有光先妣事略)
3.一日,天寒,爇(音ㄖㄜˋ,點火、燒)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小盆)。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歸有光寒花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