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作者課文補充講義˙˙˙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本文中以「傴僂」借代指(    ),「提攜」借代指(    )。請寫出以下詞語各自替代的意義。

1.聘為「西席」――(      )   2.「南面」而王――(      )

3.唯有「杜康」――(     )   4.「魚雁」往返――(      )

5.心繫「社稷」――(      )   6.以愚「黔首」――(      )

7.「紅顏」薄命――(      )   8.「方寸」甚安――(      )

9.「布衣」卿相――(      )   10. 大動「干戈」(      )

 

【題解】

寫作背景

1.歐陽脩遭流言所誣,貶為滁州知州

仁宗 慶曆三年,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新政,但新政觸動了守舊派的官僚利益,毀謗之聲隨之四起。慶曆四年,歐陽脩上朋黨論一文勸諭仁宗,為之辯護。當時一些反對陣營的人遂以歐陽脩的「盜甥案」羅織罪名,貶到滁州, 本文作於慶曆六年,係作者到滁州上任次年,其時諸縣豐登,家家安樂;此地地僻事簡,公餘多暇,歐陽脩遂與僚屬州民時時登覽瑯琊山,遨遊歡飲於醉翁亭上。

歐陽脩任太守時廉政愛民,頗得愛戴。公暇之餘,徜徉山水之間,寫下不少詩文,除了醉翁亭記之外,尚有豐樂亭記一文與之意境思想相近似。

2.與民同樂的仁者襟懷

文中沒有失意的悲哀或憤懣,除了與民同樂的仁者襟懷外,更隱微含蓄的表現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適:本文主要凸顯一個「樂」字,描寫作者領會山水之樂、宴飲之樂、與民同樂之樂。當時歐陽脩雖是以一貶謫之身到滁州,但他以順處逆的心境,通達自適,並未流露貶謫憤恨之氣,並側面反映個人在滁州的治績。

 

文體:記

「記」這種體裁,原來只是客觀記事的應用文字。唐代 柳以後,「記」就突破原來「敘事識物」的範圍。到了宋代,進一步擴大了這種文體的社會內容,成為文學散文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中尤以山水遊記和臺閣名勝記成就更大, 宋代許多優秀的散文家們善於把敘事、描寫和議論、抒情熔為一爐,富於變化,涉筆成趣。

類別

定義

代表作

山水遊記

1.以作家親身遊歷的山川勝景、自然風物為題材,或模山範水,或抒情議論,記敘旅途中的見聞、風土人情、山川名勝,書寫對於山川風物的切身感受。

2.不同於僅憑耳聞或虛構而寫的山水林苑辭賦,亦有別於記事性較強的臺閣名勝記。

柳宗元 永州八記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袁宏道 晚遊六橋待月記

徐宏祖 徐霞客遊記

姚鼐 登泰山記

郁永河 北投硫穴記

臺閣名勝記

1.指古人在修築亭臺、樓觀,以及觀覽某處名勝古蹟時所寫下的文章。內容一般是記敘修葺的過程、歷史的沿革,以及抒發對歷史或現實的感慨,或暢述個人的懷抱。

2.臺閣名勝記與山水遊記的不同之處,在於山水遊記必須是作者親身經歷,而臺閣名勝記卻可以間接蒐集資料寫成。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歐陽脩 醉翁亭記

曾鞏 墨池記

蘇軾 超然臺記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書畫雜物記

指專為記述書畫和器物而題寫的文章。一般是記述書畫器物的內容、形狀,或藝術特點、流傳情況等。有的則借題發揮,抒情述志或闡述藝術見解。

韓愈 畫記

劉敞 先秦古器記

魏學洢 核舟記

黃淳耀 李龍眠畫羅漢記

人事雜記

指專以記人敘事為內容的文章。多數以「記」名篇,也有一部分以「志」名篇。

歸有光 項脊軒志

錢公輔 義田記

全祖望 梅花嶺記

 

【作者】

補充注釋

1.號醉翁:歐陽脩當時年約四十,此一自號乃別有用意。在題滁州醉翁亭一詩中:「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 豈復記吾年。」又贈沈遵:「我時四十猶彊力,自號醉翁聊戲客。」歐陽脩時年僅四十歲,以醉翁為號,其實乃是一種自娛消遣的說法,政治上的失意假託於杯中物,或許可以排遣憤恨不平的鬱悶。

2.六一居士:歐陽脩六十四歲(熙寧三年)那年改號「六一居士」,作六一居士傳,開頭點明改號的心迹,云:「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 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脩 六一居士傳)

生平經歷

1.幼年貧困早慧,慕韓愈文

四歲喪父,父歐陽觀,曾任綿州軍事推官,後任泰州軍事判官,卒於泰州任上,年五十九(作者有瀧岡阡表追念父親)。母鄭德儀出身江南望族,頗通詩書,因家境貧寒,無力送脩入學,又無錢購買書籍、紙筆,乃以蘆荻畫地,教導歐陽脩讀書識字。脩天資聰穎,過目輒能成誦。(「畫荻教子」、「歐母畫荻」、「脩母畫荻」等都是指這個故事,用以稱頌母教,一如「孟母三遷」。)依叔父寓居隨州時, 當地大姓人家李氏子亦好學,常遊其家,覓得唐 韓愈文六卷,讀而愛之。

2.登第早,文名高,仕途起伏

仁宗 天聖七年,試國子監得第一,補廣文館生。秋,赴國學解試,又第一。八年試禮部,晏殊知貢舉,再得第一(三元及第);三月,御試崇政殿,中甲科第十四名。景祐元年, 任館閣校勘,並參與崇文總目編輯,學問益加精進。三年, 范仲淹因主張新政得罪宰相呂夷簡,被貶饒州,時朝廷大臣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當黜,歐公為范辯護,寫與高司諫書責備高若訥,遂被貶為夷陵縣令。後雖被召還京師,然於慶曆四年,作朋黨論,為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辯護,被誣指為朋黨,其時歐陽脩外甥女犯案,反對者乘隙誣告,雖終獲平反,仍二度遭貶,謫知滁州。

3.領導文學改革,位高望隆

仁宗 嘉祐二年,主持禮部貢舉,力斥當時奇險怪澀之文體,乃高倡簡明古文以救時弊,從此文風為之丕變。嘉祐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再拜參知政事(副宰相)兼刑部、兵部尚書,與宰相韓琦、樞密使包拯,及諫議大夫司馬光等,同朝輔政,使朝廷祥和,內外平靖。

4.北宋文壇領袖,提拔後進

一生積極獎掖後進,領軍的宋代古文六家中,王安石、曾鞏、三蘇父子或為其門生,或受其賞識提拔。散文、詩、詞,皆有極高成就,尤長於散文。

5.兩度緋聞疑雲,人生低谷

第一樁被控「盜甥」,第二樁遭控染指長媳,前者雖獲平反,仍二度遭貶,謫知滁州;後者雖亦獲澄清,但時已年逾六旬的歐陽脩對官場心灰意冷,再三上表請辭,未被允許,幾年後便過世了。

理念與成就

1.反駢體、反浮豔

歐陽脩領導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提倡平實樸素的文風, 反對浮靡侈麗的「西崑體」和險怪奇澀的「時文」。其實韓愈、柳宗元都反駢體而不廢駢句,歐陽脩亦是如此,他對駢文甚至對西崑派持客觀的態度,在論尹師魯墓誌中曾說:「偶儷之文,苟合於理,未必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耶。」而在六一詩話中也不乏對西崑詩人佳作的稱許。歐陽脩打通了駢散界限,以古文為四六,開創宋代散體四六,其開風氣之先的功勞不可磨滅。

2.主張明道致用

歐陽脩早年讀韓愈文集,極為敬佩歎賞,於是苦心鑽研,提倡古文,主張明道致用,反對五代奢靡文風,力斥險怪奇澀之文。當時,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主盟文壇,楊億編有西崑酬唱集,參加酬唱者眾,他們喜作駢文,不著意文章內容深度,只注意形式工巧、音調和諧。影響所及, 風行三、四十年。歐陽脩曾說:「楊 劉風采,聳動天下。」可見西崑體勢力之盛。

3.推動宋代古文運動

當時有一批學者柳開、孫復、尹洙等,鼓吹古文運動, 提出「明道」、「致用」、「尊韓」、「重散體」、「反西崑」等主張,由於他們在創作上無驚人之作,影響有限。直到歐陽脩出來,才能繼韓 柳功業,一掃西崑作風,他不僅是散文大家,詩詞駢文也有傑出表現。由於歐陽脩在文壇地位崇高,理論與創作兼擅,又有尹洙、梅堯臣、蘇舜欽等友朋的切磋,門下士蘇軾、曾鞏、王安石等推動,古文運動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而達到比韓 柳時代更具成效的高峰。

4.傑出表現

詩、詞、賦俱佳,尤其是散文,獨具風格, 自成一家。「風神」一詞最早是魏 晉時期和「風骨」一起用來品評人物的。茅坤在唐宋八大家文鈔中拈出「風神」一詞評論歐陽脩的散文,從此,「六一風神」的美名不脛而走,歐文柔美之風格大致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往情深的情韻之美、一唱三歎的往復之美、一波三折的搖曳之美,質言之,就是飽注深摯的情感而煥發出陰柔之美。

(1)古文:宗法韓愈,但比韓文明白流暢、平易樸實,能夠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形成一種自然清新、抒情委婉、說理透闢的獨特風格。蘇軾敘其文曰:「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北宋的古文運動, 在歐陽脩、王安石、曾鞏和三蘇的大力倡導之下,繼承韓、柳的成就,擺脫漢 魏以來辭賦家習氣,一直影響到明 清。晚明的歸有光、唐順之(唐宋派);清代的方苞、劉大櫆、姚鼐(桐城派);曾國藩(湘鄉派)等,都繼承了唐 宋八大家的古文系統而持續發揚。

(2)賦:所為秋聲賦,突破賦體之駢、律格式,以散文筆調鋪寫,開宋代散文賦之先河

(3)詩詞: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歐陽脩現存詞二百多首,有四分之三是表現男歡女愛、離別相思、歌舞宴樂之類的豔詞。

(4)駢文:歐陽脩雖然不喜歡四六文,但為了科舉進身,亦不免作之。歐陽脩言:「今世人所謂四六者,非脩所好。少為進士時不免作,自及第遂棄不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 於職當作,亦不為作也。」(答陝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但即使如此,其四六之作亦是「人不能及」,與汪藻、蘇軾等同為宋代駢文大家。

【課文與注釋】

◎全篇緊扣一個「樂」字,寫得從容婉曲,筆墨酣暢,尤其在句法方面,更是駢散結合,長短得宜。又歐陽脩在本文連用二十一個「也」字,它有規律地散見全篇,反覆出現,加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抒情氣氛,也強化了文章咏歎的韻味,讀起來琅琅上口。

第一段:以剝筍法簡介醉翁亭的位置,並說明亭之建造者、命名者之由來。

段析:歐陽脩在描寫醉翁亭地理位置時,不是採直接描述的方式,而是曲折寫來。他從「環皆山也」「西南諸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瑯琊也」「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層層烘托,步步逼近,以一種電影拍攝手法將鏡頭由遠而近, 由大而小,逐漸聚焦,最後以特寫鏡頭定焦在「 醉翁亭」,文意遞進, 引人入勝。

1.環滁皆山也:點出群山環抱,氣勢宏大遠景。此句被譽為錘鍊文字的典範。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三十九論文上:「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皆山也』五字而已。」由此可見歐陽脩為文十分講求簡潔精鍊。

5瑯琊:瑯琊位於滁縣西南十里。太平寰宇記:「東晉元帝為瑯琊王,避地此山,因名之。」

 

第二段:分述醉翁亭四周朝暮及四季的山景變化。

◎段析:第二段在描寫四季的景色變換時,極具巧思, 分別標舉足以展現該季特色的景物來書寫, 春「芳發」,夏「木秀」,秋「霜潔」,冬「石出」。春天的花香襲人,夏日的枝繁葉茂,秋天則是風聲蕭蕭、霜露潔白,一幅秋色濃重的畫面,而冬天草木凋零, 水低石露,更有一種凜然的氣息,四季變換景物迥異,自然景致的佳妙不言可喻。

17野芳發而幽香:
可以用來指稱「花」的詞語:

(1)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 桃花源記)

(2)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古詩十九首 庭中有奇樹)

(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

(4)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 山居秋暝)

(5)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周南 桃夭)

18佳木秀而繁陰:一說:指美好的樹木繁榮茂盛而形成濃密樹蔭。秀,茂盛。

◆霏

ㄈㄟ

 

日出而林霏開。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范仲淹 岳陽樓記

 

 

第三段:承上段,分項書寫人遊山、太守野宴,賓主盡歡的樂事。

◎段析:第三段採用動態描寫來安排四個場面:人遊、太守宴、眾賓懽和太守醉,呈現出眾樂樂的景象與心境,在生動的畫面裡,將人遊山之樂與太守宴遊之樂結合起來,優美的山光水色,加上百姓的安居樂業, 使這位所謂「 醉翁」太守,感到無窮的樂趣。

2.傴僂提攜:指「老人」、「小孩」,與桃花源記中的「黃髮垂髫」意思相同。可用以借代「老人」的詞語還有「耆艾」、「皤翁」、「皓首」、「頒白」、「斑白」、「鮐背」;而用以借代「小孩」者:「黃口」、「總角」等。

22傴僂:意近於「佝僂」(ㄎㄡˋ ㄌㄡˊ)。

28射:除投壺外,另有一說:指九射格遊戲。九射格,古時飲酒遊戲之器具。射靶上面畫九種動物,熊居當中,虎居上, 鹿居下,鵰、雉、猿居右,雁、兔、魚居左。每種動物各有籌碼,射的人視所射中物之籌數而飲酒。

30籌:一說投壺時計算輸贏的竹籤。

◆傴、嫗、謳、嘔

 

駝背、背脊彎曲的。

傴僂、傴人。

 

婦女通稱。

老嫗。

 

歌唱。

謳歌。

 

吐。

嘔心瀝血。

 

生氣。

嘔氣。

洌、冽、咧

 

清澈。

泉香而酒洌。

 

寒冷。

凜冽。

 

嘴角向兩旁張開。

齜牙咧嘴。

 

第四段:總結禽鳥之樂、民眾之樂、太守之樂,並回應太守與民同樂的理想襟懷,點明旨趣。

◎段析:末段以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以眾人之樂反襯太守之樂。整句以「層遞」法呈現太守與民同樂的最終旨趣。酣醉時,能和百姓同享這種(酣醉)的樂趣。此亦「與民同樂」之意,孟子所謂「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孟子 梁惠王上)

34陰翳:「陰翳」另有他解:樹木枝葉茂密,遮蔽成蔭。

35樂「其」樂:「其」,指太守;或謂指滁人(含眾賓),亦可通。然此處不直接將「其」解釋為「老百姓、人民」,而又轉一層來闡釋「與民同樂」,不但境界更高,且更符合歐陽脩文章紆徐舒緩、往復百折的風格。

又,通讀歐陽脩醉翁亭、豐樂亭等記可知,歐陽脩實以自身身處北宋承平之世為幸,因此,若此處解釋為「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除未能掌握上述作者「心境」之外,也不盡扣合「太守樂其樂」乃是太守另有與滁民不同之「樂」的深意。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作者在點出「醉翁亭」地理位置時,運用了何種手法來呈現?請說明之。

 

2.本文中作者如何描寫醉翁亭周圍四季景色的變換?

 

3.「傴僂提攜」可用以借代「老人小孩」,請你再找出一些例證可用以指稱「老人」與「小孩」。

 

4.請說明以下各「樂」字的涵義,「禽鳥之樂」、「眾人之樂」、「太守之樂」。

 

5.本文中「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所謂太守之「樂」,指的是什麼?

 

6.本文寫作手法上有動態的描寫,也有靜態的描寫,哪些部分屬於動態?又哪些屬於靜態?

 

7.本文在運用虛字上出現了二十一個「也」字、二十五個「而」字,具有什麼特色?作者這樣寫有何含意?

 

8.歐陽脩為何要描寫滁人、賓客遊賞歡宴的樂事,其用意何在?

 

9.請寫出醉翁亭記一文中出現的名言佳句、成語,並分辨其古今不同的意義。

 

10.本文中所展現的諸多樂事裡,作者所要表現最大的樂趣為何?

 

【教學資料】

修辭文法小教室

()互文

  即互文足義。在聯貫性的語文中,上文省略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省略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以成文,經過相互拼合而見義, 是必須將上下文的文字相互補充、闡發,才能呈現完整文意的修辭技巧,稱為互文。

類別

舉例與說明

單句互文

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 泊秦淮煙(月)籠寒水(煙)月籠沙。

2.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 漁家傲將軍(征夫)白髮(將軍)征夫淚。

雙句互文

1.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負者(行者)歌於塗,行者(負者)休於樹。

2.前者呼,後者應。前者(後者)呼(應),後者(前者)(呼)應。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 蓼莪父(母)兮生我,(父)母兮鞠我。

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筆落驚風雨(泣鬼神),詩成(驚風雨)泣鬼神。

 

()借代

  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而另外找其他與本名密切相關的名稱或語句來代替,稱為借代。借代除了使文辭新奇有趣之外,還可以凸顯事物的特徵,使要表達的命意更為適切、細膩、深刻。

舉例與說明:

1.傴僂提攜。→「傴僂」代指老人、「提攜」代指小孩。

2.非絲非竹。「絲竹」代指樂器或音樂。

3.尹雪艷站在一旁,叼著金嘴子的三個九,徐徐地噴著煙圈。(白先勇 永遠的尹雪艷)以「三個九」代指(   

4.你忽然駐足說:「我在地毯的那一端等你!我等著你;曉風,直到你對我完全滿意。」(張曉風 地毯的那一端)以「地毯的那一端」代指(   

5.猥以微賤,當侍東宮。(李密 陳情表)以「東宮」代指(   

6.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 短歌行)以「杜康」代指酒。

7.豈徒以翰墨為勳績,辭賦為君子哉?(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以「翰墨」代指(   

8.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 望月有感) 以「干戈」代指戰爭。

9.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 望江南)以「帆」代指船。

 

成語古今義

成語

古義

今義

峰迴路轉

山路曲折蜿蜒。

 

水落石出

河水低落,石頭露出。

 

醉翁之意

沉醉於山水之美。

 

牛山濯濯

山無草木貌。

 

朝三暮四

本質不變而形式改變。

 

左右逢源

學問功夫到家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出爾反爾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

 

鉤心鬥角

形容宮室的建築結構精緻巧妙。

 

前呼後應

前面的人在呼喊,後面的人在應答。

喻寫文章首尾呼應。

不求甚解

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

 

呆若木雞

木雞,木頭製成的雞,任何情況下皆文風不動,比喻修養深厚、態度沉穩。

 

天花亂墜

傳說佛祖講經說法,感動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從空中紛紛落下。後用以形容說話言詞巧妙,有聲有色,非常動聽。

 

柳暗花明

形容綠柳茂密,繁花似錦的美景。

 

光天化日

光天,指陽光普照之天。化日,指承平無事之日。指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

 

 

歐陽脩詞選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語譯】庭院幽深,究竟有多深呢?楊柳的枝條似煙霧般蓊鬱深密,簾幕一重重數也數不盡。他騎著豪貴的駿馬在那兒遊蕩留連,我的樓再高也望不到那尋芳的路徑。 雨狂風驟中,三月將過,天已黃昏,我關上了門,卻無法把春天留住。傷心地流著眼淚問那花兒,但花兒卻不說話,只見那花瓣片片落下飛向那鞦韆去。

 ()蝶戀花

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河畔青蕪隄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語譯】誰說兒女閒情可以永遠拋棄呢?每到春天來臨時候,還是一樣使人感到惆悵。現在我每天都在花前醉飲,顧不得鏡子裡的容顏逐漸消瘦。 真想問問河邊的青草和隄上的楊柳, 為何每年都給人捎來惆悵之感呢?我獨自徘徊在小橋上凝思,只覺涼風滿袖,緩步踏上歸途,林間的月亮也慢慢出來了。

()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語譯】旅舍旁的梅花已經開過了,只剩下幾朵殘英。溪橋邊的柳樹剛抽出細嫩的枝葉。暖風吹送著春草的芳香,遠行的人揮動馬韁,趕馬行路。這離愁隨著分別時間之久,相隔路程之遠而愈積愈深,就像眼前奔流不止的春水一樣,連綿不絕。 閨中的人因思念行人而柔腸寸斷,淚眼盈盈,不要到高樓去倚闌遠望。因為眼前是雜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盡頭是隱隱春山,所思念的行人,還遠在春山之外啊!

課後反思:

 

(一)請協助歐陽脩完成Facebook上的個人資料。

字號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文學

主張

 

P

P

□力主明道致用  □反對浮豔晦澀的文風  □主張文以戴道

文學

表現

地位

類別

風格

地位

散文

□沉鬱凝斂,冷峻峭拔 □奇險怪僻,富於獨創

 

P

□說理暢達,抒情委婉 □豪邁奔放,雄奇瑰麗

 

P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

 

P

□唐宋八大家

詩詞

 

P

□淺近俚俗,平易近人 □清新婉約,語近情深

□雄奇奔放,氣勢磅礡 □含蓄委婉,華麗精工

 

P

□北宋四大家

史學

 

P

P

□自撰《新五代史》  □與宋祁合撰《新唐書》

 

評述

蘇軾評:「歐陽子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二)請依據課文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記體文類別

□臺閣名勝記 □山水遊記 □書畫雜物記 □人事雜記

寫作處境

□發生外甥女張氏案      □因「烏臺詩案」獲罪遭謫

□永貞革新功敗遭貶永州    □慶曆新政功敗自請外放

□上書請求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未被採納

 

 

◎請根據第一段課文作答。

請依據視線流動完成醉翁亭的位置圖

 

空間寫作特徵

□由遠而近  □由小而大  □先外圍後主體

□由近而遠  □由大而小  □先主體後外圍

建亭者

□張說    □滕子京   □山僧智僊    □歐陽脩

命名者

□張說    □滕子京   □山僧智僊    □歐陽脩

造訪動機

□山水勝景  □佳餚美酒  □友人推薦    □去煩解憂

 

 

◎請根據第二段課文作答。

山水之樂

遊賞時間

感官摹寫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光        □雲、霧        □花

□木        □霜                □溪、石

□視 □聽

□觸 □嗅

 

 

◎請根據第三段課文作答。

人情之樂

 

關鍵詞

寫作主題

遊山之樂

負者行者歌於塗休於樹、前呼後應、傴僂提攜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懽 □太守醉

宴飲之樂

魚肥、酒洌、山肴野蔌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懽 □太守醉

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起坐諠譁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懽 □太守醉

蒼顏、白髮、頹然其間

□滁人遊 □太守宴

□眾賓懽 □太守醉

 

 

◎請根據第四段課文作答。

與民同樂

時間

□早上    □傍晚    □晚上

事件

□乘興出遊  □盡興賦歸

「樂」之層次

□人從太守遊而樂 禽鳥知山林之樂 太守與民同樂

□太守與民同樂 人從太守遊而樂 禽鳥知山林之樂

□禽鳥知山林之樂 人從太守遊而樂 太守與民同樂

太守之「樂」

應涵括

□山水之樂    □宴飲之樂    □賓客之樂

□述作之樂    □百姓豐衣足食、安居之樂

 

 

(三)請統整〈醉翁亭記〉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核心情意

□展現「以順處逆」的生命智慧  □炫耀歡樂平和的政治績效

□抒發遷謫後的曠達情懷     □抒寄貶官後的抑鬱無奈

  

□快   □憂   □始   □樂   □醉   □謫

  

融: □敘事   □寫景   □抒情   □議論 於一爐

寫作特色

1.句式: □通篇駢文   □韻散交錯   □駢散相間

2.文字:大量運用 □而 □兮 □些 □只 □也,營造迴環往復的韻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耿樹民 的頭像
    耿樹民

    小小翻轉教室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