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體詩選

暖身一下:

閱讀下列文字,並從參考選項中選出適當者填入空格中:

參考選項:

(A)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B)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C)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D)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不同主題的詩歌,需要不同的空間營造手法。例如李白五言詩((1)  )及王昌齡七言詩((2)  ),不但述及邊關景物,更選用與「長遠」相關的詞彙來營造遼闊的距離感,即是「邊塞詩」的特色。反觀孟浩然五言詩((3)  )及王維七言詩((4)  ),不僅述及鄉間景物,更選用與「清幽」相關的詞彙來營造恬靜的氣氛,即是「田園詩」的特色。

一、行行重行行                                                                                               佚名

【學習重點】

◎補充注釋

1.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所謂「古」,就體製上而言,乃相對於近體詩(律詩與絕句);就時間性而言,指時代之古。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並不只是就產生的時代判別的,主要是從格律的角度判別的

  廣義而論,唐代以前,沒有嚴密格律限制的詩體,稱做古體詩;但對唐代之後有些不遵「近體」格律,而仿效古體形式所寫的詩作,在文體分類上也稱為「古體詩」。從狹義上劃分,則僅指五、七言古詩,不包括詩經、楚辭及樂府詩。

2.句型以五言、七言為主:古體詩的作法、形式比較自由,每首句數不拘,不講求平仄、對仗,押韻也較寬,漢代古詩的主流以五言詩為主,七言其次,亦有雜言者,大抵由樂府詩演變而來

  目前所見的五言古詩以東漢班固的詠史為最早,古詩十九首則為五言古詩早期的成熟作品;七言古詩則以曹丕的燕歌行為最早

3.古詩十九首為早期五言詩的傑作:從現存史料來看,最早將五言詩這一新形式引入文壇的是東漢班固。班固有五言詠史一首,但從藝術上看,卻古拙僵直,「質木無文」(鍾嶸詩品序),成就不高。

  班固以後,作這種新體詩的作者逐漸多起來,藝術上的技巧也不斷提高。據後人考證,著名的「古詩十九首」是漢末佚名文人的作品,題材的多樣,藝術的純熟,說明五言詩已成為文人作者得心應手的新形式。從此,五言詩作為一種代替四言詩而起的重要詩體,在中國文學史上逐漸發達起來了。

4.本詩溫柔敦厚的情感:本詩的女主角是被丈夫所拋棄的人,她雖然悲傷,對丈夫卻沒有「怒言相向」。即使略有責備,最後仍勸他「努力加餐飯」。這是古人所謂的「怨而不怒」,是標準的「溫柔敦厚」風格。

【題解】

◎補充注釋

5.昭明文選:

原名

文選。

編者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

選文時間

收錄自先秦至齊梁間的作品。

選文標準

1.「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語譯:文章的立意謀篇,要出於精心思索;文章的思想內容,要用有文采的語言表達出來)的純文學觀點為選文標準。

2.不選經、子中的篇章。

3.史書中也只選錄「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文章。

篇目

將一三○位知名作者和少數佚名作者的詩文辭賦七百餘篇,分成三十八類,共三十卷。

價值

1.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2.四庫全書將其列為集部總集類之首

6.古詩十九首:

篇目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迴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共十九首。

由來

1.「古詩十九首」之名,始見於昭明文選。

2.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文選時,將一批無題且未具作者之名,風格相近,具有獨特藝術性的五言抒情短詩,以「古詩」一詞來統括,列在「雜詩」類之首。其中八首,玉臺新詠題為漢枚乘作。

作者

1.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2.約作於東漢末年,桓帝與靈帝之時。

3.作者姓名無從考訂,但多是中下階層的失意文人。

體製

1.十九首原本都無題目,後人則以首句標題。

2.都是五言古詩。

3.都是抒情詩。

4.篇幅最短為八句,最長為二十句。

格律

不拘格律,平仄、句數、字數,均無嚴格規定,亦不被管弦。

內容

1.十九首各自成篇,大致可分為「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四主題。

2.產生於東漢末年,政治黑暗,社會動盪的時代,詩中反映中下階層文士的生活境況和思想情感,以感傷苦悶為基調。

3.有遊子的愁緒、有思婦的閨怨,或歎仕途失意,或傷知音稀,或恨世情薄。

4.感歎人生無常,有濃厚的悲觀厭世思想,和及時行樂的觀念。

特色

1.十九首是文人繼承詩經、楚辭的傳統,並模仿民歌而作。

2.善於運用比興的筆法,含蓄委婉,語短情長。

3.善於使用象徵的筆法,以託物寄興。

4.寓情於景,借景抒情。

5.文詞樸實自然。

6.聲調和諧,富節奏感。

稱譽

1.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詩之冠冕也。」(語譯:看它的行文風格,樸質而不粗野,能婉轉地描寫客觀景物,也能哀感動人地深切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實在可算是(兩漢)五言詩最好的作品。)

2.是千古五言之祖。(明王世貞藝苑巵言)

3.南朝梁鍾嶸詩品置十九首於「上品」,並曰:「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4.六朝時被奉為五言古詩之典範,有「詩母」之譽。(明陸時雍古詩鏡)

文學地位

1.是五言古詩最早的成熟作品。

2.是文學史上評價最高的五言古詩。

3.是漢代五言抒情詩的最高成就。

4.漢代自敘事為主的樂府民歌,發展到抒情為主的文人古詩,古詩十九首是期間的轉捩點。

5.對後世五言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啟魏、晉以後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風。

6.為六朝五言古詩取得主流地位。

 

【課文與注釋】

◎段析及全詩賞析

課文

段析

詩句賞析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

會面安可知?

明白的說出他們相別已久,相距愈來愈遠,不知何時能再見面。

1.「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領,總提下文。「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長久之意。這種迴環複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予人沉重的壓抑感,並呈現痛苦傷感的含意,因而有下文「會面安可知」。

2.生別離: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此處是「藏頭格」的運用,只言「生別離」而暗含「悲莫悲兮」之意,強調悲痛莫過於生離,是由於重逢無期,「生別離」猶如「永別離」。

3.道路阻且長:「阻」字兼具山川艱險及人世風波未靖的阻隔;「長」承前文「萬里」、「天涯」,暗示渺遠不知音訊。如詩經秦風蒹葭:「洄從之,道阻且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擔憂丈夫是否不知戀家;再暗示丈夫是否受人蒙蔽,因此不願回來。其間穿插時間之流逝,以表現離別之久及思念之深。

1.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具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意。朱自清認為此二句「是勸慰,也是願望。用比喻代替抒敘」,可看出述說者的心情。

一說「胡馬」二句旨在「思舊國」,「浮雲蔽白日」二句是說國君被佞臣蒙蔽,使忠臣去而不返,故詩旨為「逐臣思君」。

2.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相別愈久,相距愈遠,相思愈深,此刻骨相思之心情,使人衣帶寬緩,形體消瘦,容貌憔悴。「衣帶日已緩」是以「結果」來借代「原因」,即意謂「相思使人消瘦」。如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則是先說出結果,再道出原因。

3.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是以浮雲喻小人,日喻君王。本詩則是以浮雲喻新歡,白日喻遠遊的丈夫。本句是猜想語,可見矛盾的心情,也表現出思念中雖略責備埋怨,卻仍不忍歸咎苛責丈夫。

4.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因為思念而使人覺得年華老去,轉眼也歲月將盡,但遊子還是沒有回來。此處暗示思婦青春易逝,有遲暮之感。「思君令人老」乃承前「衣帶日已緩」而說的,並和「遊子不顧反」形成對比。類似的詩詞如李白長干行:「坐愁紅顏老」、李璟攤破浣溪沙:「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鄭愁予錯誤:「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等,皆有青春消逝、美人遲暮的慨歎。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作結思婦的相思。

本詩妻子表達感情的方式特別值得注意:丈夫長期在外,沒有回來,妻子的責備卻都以比喻的方式來暗示,而不是明說,更不見痛罵,這是「委婉」的責備。在責備之後,妻子又立刻表達對丈夫的關懷,要他「努力加餐飯」,要他多多保重;自己雖然悲傷、難過,但似乎更關心丈夫的身體,這就是古人所謂「溫柔敦厚」的風格。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部分,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行行重行行這首詩所抒發的是哪一種情感?

 

2.「行行重行行」一句,是指誰遠行不止?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有何喻指暗示?

 

4.「衣帶日已緩」一句,是指誰因何而消瘦?

 

5.「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兩句,在句意上有何關係?

 

6.從「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兩句,可看出思婦對遊子不顧反的行徑,抱持怎樣的態度與心情?

 

7.行行重行行一詩,是以誰的敘述角度抒發相思之情?從哪些字詞可以判斷?

 

8.行行重行行一詩共十六句,可分為哪三個敘述段落?又「詩眼」在哪一字?

 

二、飲酒之五                                                                                               陶淵明

【學習重點】

◎補充注釋

1.陶淵明生平、性情和本詩之間的關係:在中國歷代詩人中,陶淵明的地位極其崇高,聲名足以和他相比的,也許只有屈原和杜甫兩人。屈原的特質,表現在他激切地執著於理想,寧死也不肯妥協,所以他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而杜甫的偉大,在於他一生忠君愛國、仁民愛物,始終保持著對社會的責任感,對廣大民眾的同情,是一個標準的儒家型詩人。

  但陶淵明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孔子說:「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陶淵明就是這一類型的人,他割捨一切,歸隱於田園,躬耕自給,自食其力。有時雖不免貧困孤獨,但想起自己總算保持了自我的人格,「求仁得仁,又何怨乎?」陶淵明的詩,就是這種人格的充分表現。蘇東坡稱讚陶詩云:「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就是這個意思。本詩為陶淵明歸隱躬耕時期的代表作(本詩與讀山海經十三首的第一首孟夏草木長為其中名篇),表現了陶淵明寧靜自得的心境。

【題解】

◎補充注釋

2.陶淵明集:陶淵明死後百餘年,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蒐集陶淵明遺稿,區分編目而成,並親自寫序、作傳。

3.詩前有序:飲酒詩序全文共五十五字:

余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語譯:我閒居在家,整天悶悶不樂。加上最近夜晚較長,倍感無聊。偶然得到好酒,沒有一夜不喝的。看著自己孤獨的身影,酒一杯杯喝下肚,忽然間已醺然就醉。醉了以後,就寫下幾句詩來娛樂自己,寫下的文字於是就多了起來。這些文辭沒有層次、條理,暫且請老朋友將它們書寫出來,以供歡笑而已。

4.借飲酒為題:根據詩序,之所以命名「飲酒」篇,是因為這二十首全是醉後所作,而各首原無題目,且似各自獨立,不相銜接,故聊以「飲酒」而命之為二十首之總名。(並非每一首都描寫飲酒之事,本課所選即未出現「酒」。)

5.類同「詠懷」:蕭統序陶淵明集說:「有疑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題為「飲酒」,實藉酒來表明心跡,故陶淵明寫作飲酒詩,實是感懷之作。

【作者】

◎補充注釋

6.五柳先生: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文中云:「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7.羲皇上人:「羲皇」指伏羲氏,陶淵明曾以「羲皇上人」自比為隱逸之士,其在與子儼等疏云:「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此外,晉書隱逸傳亦載:「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8.陶侃:東晉名將,少孤貧,以軍功升任荊州刺史,封長沙郡公,拜大將軍。任州官時,常運磚以習勤。任荊州刺史時,則常以「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之語勉人上進。

9.祭酒:「祭酒」原本是先秦貴族大夫饗宴的時候,由一位年高望重的人把酒澆在地上表示祭神,叫作「祭酒」,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官名。祭酒在晉朝是州郡裡的幕僚,負責教化工作。

10.靖節先生:

(1)陶氏死後,友人顏延之私諡其為「靖節徵士」,世稱「靖節先生」,以表彰其潔身自好的志節。顏延之陶徵士誄:「若其寬樂令終(寬厚和樂,盡天年而壽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諡典(符合諡法典籍的規定標準),無愆(ㄑㄧㄢ,違失)前志。故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

(2)隱逸人物的諡號,或稱「先生」、或稱「處士」、或稱「徵士」。

先生,知「道」者之謂也。(韓詩外傳)

處士,不官於朝而居家者也。(顏師古漢書注)

ƒ徵士,有學行之士,經詔書徵召而不仕者,尊稱之則曰「徵君」。(趙翼陔餘叢考)

◎生平經歷

1.少年貧困,胸懷大志

  陶淵明曾祖父陶侃雖為東晉之開國大臣,死後追封大司馬,但陶淵明並非嫡嗣,難以承襲爵位,而其父又早逝,故他的少年時代其實過著「簞瓢屢罄」的貧困生活(自祭文)。不過少年陶淵明頗有用世大志,曾云:「猛志逸四海,騫翮(ㄑㄧㄢ ㄏㄜˊ)思遠翥(ㄓㄨˋ)」(語譯:少時胸懷壯志,超越四海,常幻想像鳥一樣展翅高飛,施展抱負。)(雜詩)

2.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四十一歲時,為了養家糊口,到了離家還不算太遠的彭澤任縣令。到任才八十一天,正值潯陽郡派官員來視察,而這位官員態度傲慢。縣吏告訴不得不去應付一番的陶淵明說:「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見他。」讓陶淵明感歎:「我怎能為了縣令微薄的俸祿,低聲下氣地去向這些小人獻殷勤!」於是賦歸去來辭,解印去縣。

3.躬耕自適,自此隱居不仕

  陶淵明自義熙元年十一月辭彭澤令退隱避世後,即不與當時要人來往,且擺落人間榮華。即使歸隱後,遭遇一連串不幸:田遭蟲害,家遭火焚,一家只得以船為家;過的是「夏日長抱飢,寒夜無被眠」的貧苦生活,陶淵明也不願違背本性再去做官,不願「以心為形役」。劉裕建宋以後,陶淵明隱逸之志彌堅。陶淵明質性自然、不尚虛矯,加之追緬先祖、不事異代,因此歸去後,即躬耕自適,貧終其身。

◎特色與成就

1.寫作特色

(1)文字平淡:陶淵明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不重華麗詞藻,極少用典,切近口語,然其中卻包含高度匠心,詞句淺近卻意味深厚,此能力後人難以企及。故宋代曾紘評之:「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而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蘇軾亦譽其詩「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質而實綺,癯而實腴」。朱熹也說:「淵明詩,平淡出於自然,後人學他平淡,便相去遠矣。」

(2)情感真摯:陶淵明田園詩於抒情寫景中,往往表現出詩人所領悟的生活哲理。如本課呈現出陶淵明超脫世俗、淡然自在的精神境界。全詩情景交融,物我兩忘,深蘊閒逸高遠的意境和自然雋永的哲理。又如讀山海經十三首之一表現詩人耕讀的田園生活,瀟灑自然的人生態度與生活樂趣,而有「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的興悟。再如挽歌詩三首其三云:「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對生死抱持達觀的態度,均可看出陶淵明在白描平淡的淺語中,展示了一種平實而有深度、達觀而能通脫的真性情。

2.寫作成就

(1)六朝時期未受重視:東晉正是雕琢綺靡文風盛行之際,凡非詞采華茂者,皆被摒棄於佳作之外,陶淵明樸素平淡的作品自然難為人所欣賞;直至梁、陳時期,鍾嶸、蕭統才開始重視,但仍有所受限,如鍾嶸詩品雖稱其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卻只將其詩列為「中品」;沈約宋書隱逸傳中,只傳其人不評其文;劉勰文心雕龍則隻字未提。

(2)唐宋後備受推崇:唐朝以後,陶淵明及其詩愈來愈受人喜愛、推崇,試舉數例以明之,如:

孟浩然:「嘗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遊)

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題潯陽樓)、「予夙慕陶淵明為人,往歲渭川閒居,嘗有效陶體詩十六首,今遊廬山,經柴桑,過栗里,思其人,訪其宅,不能默默,又題此詩云:『……我生君之後,相去五百年;每讀五柳傳,目想心拳拳。……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訪陶公舊宅并序)

ƒ歐陽脩:「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戲書拜呈學士三丈)

蘇軾:「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與蘇轍書)。作和陶詩一百零九首,自言「我即淵明,淵明即我也」。(和陶淵明東方有一士)

陸游:「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讀陶詩)

近人錢鍾書:「淵明文名,至宋而極。永叔推歸去來辭為晉文獨一;東坡和陶,稱為曹、劉、鮑、謝、李、杜所不及。自是厥後,說詩者幾於萬口同聲,翕(ㄒㄧˋ)然無間。」(談藝錄)

◎生平軼事

1.責子詩

  陶淵明生有五個兒子,然皆才智平庸,無肖其父,頗傷陶氏之心,因此,曾寫下一首責子詩責備眾兒,其言: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陶氏五子分別是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責子詩中寫的皆為其五子小名,盡數五子之不是,大哥阿舒已十六歲,卻懶惰成性無人能敵;年紀十五的二哥阿宣不喜讀書;老三阿雍和老四阿端年至十三還不識數字;至於九歲么兒阿通整天只想著吃;這五子著實讓陶淵明傷透腦筋,幸好他尚稱曠達樂觀,認為這如果是「天意」,就多飲幾杯酒吧!

2.性嗜酒

  陶淵明嗜酒成性,在五柳先生傳中便稱自己「性嗜酒」,出任彭澤令也是因為公田的秫穀可用來釀酒,晉書隱逸傳便載陶氏:「在縣公田悉令種秫(ㄕㄨˊ,高粱)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隱居之後,友人顏延之送他兩萬錢過生活,他竟然通通拿到酒家買酒,宋書隱逸傳:「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情意殷深)。後為始安郡(任始安郡長),經過,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而他的詩作中也幾乎篇篇有酒,飲酒詩便有二十首,可見陶淵明真的是嗜酒成性,生活中不能無酒。

3.無絃琴

  陶淵明有一張無絃的琴,常撫弄以寄託自己高遠的情趣。故昭明太子陶淵明傳言:「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絃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晉書隱逸傳亦云:「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絃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因此,後人認為陶淵明撫弄無絃琴,乃在寄託情意,未必精通音律;然觀陶潛詩文,曾提及「少學琴書」(與子儼等疏)、「樂琴書以消憂」(歸去來兮辭)、「臥起弄書琴」(和郭主簿詩)等,顯見陶淵明曾學過琴,且常以琴自娛。所謂的「素琴」,應是指沒有經過雕工修飾的琴,而陶淵明隨意自適,即使琴絃斷了,酒酣之際依然撫弄以寄意,便造就出「無絃琴」的傳聞。

4.葛巾濾酒

  陶淵明個性率真,曾用頭巾濾酒,濾好又戴上,毫不以為意。宋書隱逸傳:「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課文與注釋】

◎段析及全詩賞析

課文

段析

詩句賞析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首句指出居所環境,次句反面著筆,暗示「歸隱」就是要避開官場喧擾之心境,三、四兩句以問答指出「心遠」是「地偏」之因。此段四句揭示隱居之心境勝過於環境的取擇。

1.(1)道出「入俗而超俗」的境界,看似矛盾,故有下聯自設問答。

(2)陶淵明「解印綬歸」,居住的農村雖非深山幽谷,但也絕非車水馬龍的市集。見歸園田居:「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3)陶詩讀山海經:「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委婉指出歸田園之後不再與官場舊識往來。據晉書本傳所載:「刺史王弘……後自造焉,潛稱疾不見。」可見詩人拒絕官場中人擾他清靜的心志相當堅定。

「人境」和「車馬喧」都可以是廣義的,它所指的不限於字面上,還可以作更多的聯想,這就是陶詩貌似簡樸,其實卻深刻的地方。

2.以自問自答解開前兩句的矛盾,因為心境超脫,所以雖住在喧囂的塵世間,也能像住在偏僻地方一樣,保有精神的自由寧靜,是「境因心遠而不喧」。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具體描寫隱居生活,呈現人與自然之互動,有動景、有靜景。

1.詩人採菊東籬,無意中「見到」南山,在悠閒自在的心情下,看到南山的挺拔穩重,對歸隱的選擇更加自我肯定──自己仿如南山一般的特立,不同於流俗,也不必為流俗所認同。此二句王國維譽為「無我之境」。

2.「山氣日夕佳」是靜景,「飛鳥相與還」有動態。更以飛鳥的回巢暗示自己找到了歸宿,「萬物各得其所」,有一種篤定、安慰的欣喜。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以「真意」、「忘言」的體悟作總結。

1.忘言,心領神會,不須語言表達。此句是說詩人的心靈與自然景物已渾然融合,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不落言詮的。

2.清吳淇六朝選詩定論評:「心遠為一篇之骨,而真意為一篇之髓。」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部分,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本課所選這一首飲酒詩,為何隻字未提飲酒?

 

2.為何「結廬在人境」,卻「無車馬喧」呢?此二句是否矛盾?

 

3.飲酒之五的詩眼為何?

 

4.「悠然見南山」也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哪一個比較好?為什麼?

 

5.飲酒之五有哪些寫景的句子?有何暗示的意味?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引用何人典故?兩者所謂的「意」有何不同?

 

 

 

 

 

 

 

 

 

【教學資料】

一、樂府詩與古體詩之比較

 

樂府詩

古體詩

作者

多民間作品。

多士大夫之作。

音樂

入樂,可歌。

不入樂,只可誦。

句式

句式自由,多長短句,以五言較突出。

句式嚴整,多五、七言。

內容

以敘事為主。

以言情為主。

風格

貴遒勁。

尚溫雅。

發展

起於西漢,盛於南北朝,沒落於隋,變調於唐朝。

創始於兩漢,發展於魏晉,衰落於南北朝,復興於唐宋。

影響

五言古詩自樂府發展而來;七言絕句源自南北朝樂府小詩。

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發展而來。

格律

皆不限字數、句數,不講究平仄、對仗,並可換韻,形式自由。

地位

樂府詩與古體詩為漢代詩歌之雙葩。

二、修辭文法小教室

()藏詞

  要用的詞已見於熟悉的成語或俗語中,便把本詞藏了,只講成語俗語中另一部分以代替本詞的修辭法,稱為藏詞。

舉例與說明:

1.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生別離」上藏「悲莫悲兮」。

2.不僅女人如此,男人也有夕陽無限好的恐懼。(郭良蕙方先生的假日)→「夕陽無限好」下藏「只是近黃昏」。

3.爸爸說這話也是為了你好,他是「愛之深」啊,你還是三思為上。(陳映真歸來之後)→「愛之深」實指「責之切」。

4.心頭上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瞎子吃水餃――心裡有數。

6.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王維渭川田家)→「式微」下藏住「胡不歸」,語見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

()因果複句

說明

例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由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1.左右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晉侯、秦伯圍鄭,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3.險釁,夙遭閔凶。(李密陳情表)

1.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就酒家觴之。(司馬光訓儉示康)

2.先帝知臣謹慎,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諸葛亮出師表)

省略關係詞連繫

1.浮雲蔽白日(因),遊子不顧反(果)。

2.此中有真意(因),欲辨已忘言(果)。

3.余嘉其能行古道(因),作師說以貽之(果)。(韓愈師說)

4.先世避秦時亂(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果)。(陶淵明桃花源記)

5.草枯(因)鷹眼疾(果),雪盡(因)馬蹄輕(果)。(王維觀獵)→前後句各自皆有因果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耿樹民 的頭像
    耿樹民

    小小翻轉教室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