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第五冊第十一課 與陳伯之書 丘遲 耿樹民編030910
說明:因此班已高三,故以新課程及複習統合做為翻轉,以下講義不同於一般翻轉型式,於此先行告知。(之後有附解答,請參照)
【題解】
◎昭明文選介紹
原名 |
文選 |
編者 |
南朝梁昭明太子( )編 |
內容 |
選錄( )至( )間一百三十位作家的詩、賦、文、書、論等。按時代編排,共分為三十八類。 |
選文標準 |
以「 」作為選錄標準,可見其以「文為本」的特色。故不選「經」、「子」之文,而「史」也僅取「論、贊」。 |
價值 |
1.中國現存最早的( )。 2.四庫全書集部「 」。 |
備註 |
1.典論論文、出師表、陳情表、與陳伯之書、飲馬長城窟行、古詩十九首均選自本書。 2.注本以唐李善注最詳盡也最有名。 |
◎文體:書信體、駢文
1.書信體
名作如下:
(1)丘遲與陳伯之書:( )之書。
(2)李白與韓荊州書:( )之書。
(3)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之作。
(4)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之作。
(5)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之書。
(6)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之書。
2.駢文
項目 |
說明 |
|
釋義 |
(1)「駢文」乃是與「 」相對而言,是一種追求「駢儷」形式的文章。 (2)駢者,並馬也。儷者,雙人,有成雙之意,此指對偶的整齊句法。 |
|
緣起 |
先秦文章本無駢散之分,駢文的形成其實是楚辭、漢賦之後,文學潮流發展的自然結果,故王夢鷗言:「魏晉六朝文體的形成,只是一個文章辭賦化的現象。」駢文可說是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形成於南北朝,與散文相對,也叫「駢體文」、「駢儷文」。 |
|
別名 |
( )文、駢體文、駢偶文、駢儷文。 |
|
特色 |
(1)語言( ):除內容事類的對稱外,亦要求句式的對稱,多以四字句或六字句為主,間或夾有雜言,故柳宗元有「駢四儷六,錦心繡口」之語。 (2)( )和諧:講求平仄互對,力圖聲律的協調,重視音韻之美,但不必押韻。 (3)( )繁多:作者常引用古今事例、言論、詩文等典故,以展現才學,營造出典雅委婉的風格。 (4)辭藻( ):注意文辭藻飾,作者在鍊字、選詞和造句上均費盡心思,偏愛色彩濃豔、富麗典雅的詞彙。 |
|
流變 |
先秦 |
(1)並無「駢文」之名,屬駢散未分期。 (2)有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如:( )大量運用排比和對偶,開後來駢儷文的先河。 |
醞釀於秦漢 |
(1)受「賦體」的影響,散文逐漸有駢偶化的傾向,然整體仍以散句為主,如李斯( )、( )過秦論。 (2)東漢建安時期,講究辭藻、對偶,駢散相間。 |
|
萌芽於魏晉 |
(1)重視聲律問題,然尚無定說。 (2)時人更加追求字句對偶和音節協調,文風日趨華麗,如( )與吳質書。 (3)駢文形成時期。 |
|
盛行於南北朝 |
(1)南齊沈約提出「四聲八病」之說,提供駢文理論的根據。 (2)文句對偶、平仄聲律、巧用典故、文辭藻飾等特色齊備,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世稱「 」。 (3)駢文全盛時期。 |
|
定型於唐代 |
(1)真正嚴格的駢體文,始於唐代。對偶嚴格,重視詞性、平仄,代表作家( )、初唐四傑。 (2)李商隱自訂其駢文集為樊南四六甲乙集,「四六文」之名確立。 |
|
沒落於兩宋 |
屬對巧妙,別具風格,然漸趨沒落,代表作家歐陽脩、王安石等。 |
|
復興於清代 |
駢文呈復興現象,作家卑視唐宋,力追漢魏六朝,代表作家如( )、汪中等。 |
【課文與注釋】
第一段:書信開頭問候語。
◎段析:「勸降書」首重卸除對方心防,故仍尊之為「將軍」而致問候之意。
1古代行拜禮:
字詞 |
義 |
拱 |
即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向人行禮,以表示敬意。 |
揖 |
拱手行禮,但兩手不只是在胸前相合而已,還要在兩手相合後往前伸出。 |
跪拜 |
跪下以後,兩手在胸前拱合,然後低頭到手,頭並沒有碰地。 |
叩首 |
指俯首到地以行禮,即今所謂的「磕頭」。 |
頓首 |
以頭叩地,即磕頭,頭碰到地上即抬起。亦可用作書信敬詞,用於信首時,意同「拜上」;用於信末時,意同「拜啟」、「鞠躬」。 |
稽首 |
與「頓首」義相近,然頭伏在地上的時間較長,顯得更敬重,往往用於臣子敬拜君王的時候,是古代最恭敬的行禮。 |
第二段:敘述陳伯之昔日的明智與顯赫功績,以及今日在北魏的卑怯屈辱。
◎段析:
1.肯定陳伯之昔日「棄齊投梁」的見識與功績,藉以喚起陳伯之的感懷,再以「叛梁奔魏」淪為流寇,激起陳伯之的悔意,加強其投降的意念。
2.對比手法:凸顯「鴻鵠」與「燕雀」大、小志向的對比,又以陳伯之在梁朝「開國稱孤」和降魏後的「奔亡之虜」,作昔壯、今劣的對比。
9跬、步、行、趨、走、奔:
字詞 |
義 |
例 |
跬 |
半步,一舉足的距離。 |
不積蹞(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
步 |
兩腳一前一後緩慢移動,即今日的「走」。 |
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 |
行 |
與「步」同,行走義。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 |
趨 |
速度介於「步」和「走」之間,指小步快走。 |
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莊子田子方) |
走 |
即「急趨」,相當於今日的「跑」義。 |
棄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
奔 |
最快速的行進動作,即快跑。 |
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 |
【課文問與答】
◎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讚美陳伯之志向遠大?
◎對於陳伯之昔日「棄齊投梁」,後來卻「叛梁逃魏」,丘遲有何看法?
第三段:先為陳伯之開脫罪過,並說明梁朝寬大為懷,不究既往。
◎段析:分析陳伯之去梁降魏的原因,並以東漢光武帝、曹操既往不咎的事例,泯除陳伯之叛梁後的不安,再以梁朝對陳家的禮遇感化之。
◆ 與
形 |
音 |
義 |
例 |
與 |
ㄩˇ |
親近、交好。 |
失其所與,不知。( ) |
給予。 |
憶昔封書與君夜。( ) |
||
助。 |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
||
贊同、稱許。 |
1.往哲是與。( ) 2.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論語述而) |
||
和。 |
秦伯說,與鄭人盟。( ) |
||
同類。 |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 |
||
等待。 |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 |
||
ㄩˇ |
親附。 |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蘇洵 ) |
|
ㄩˊ |
語末助詞,同「歟」。 |
是魯孔丘之徒與?(論語微子) |
|
ㄩˋ |
參與。 |
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 |
|
ㄐㄩˇ |
舉。 |
選賢與能。( ) |
◆ 悠悠
詞 |
義 |
例 |
悠悠 |
深思的樣子。 |
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 |
安閒暇適的樣子。 |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序) |
|
久遠無盡的樣子。 |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 |
|
憂思的樣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鄭風子衿) |
|
眾多。 |
悠悠者皆是,其可稱乎!(後漢書朱穆傳) |
|
荒謬不合事理。 |
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晉書王導傳) |
【課文問與答】
◎丘遲如何幫陳伯之開脫當初背叛梁朝的罪過?
◎與陳伯之書中,丘遲以哪兩個古人事例說明梁朝君主寬大為懷,不念舊怨?
◎丘遲以何事作為梁朝對陳伯之寬大為懷的具體實證?
第四段:誇言梁朝百官的飛黃騰達,對比出陳伯之在魏為官的窘境與悲哀。
◎段析:以梁朝功臣名將「佩紫懷黃」的情況,與陳伯之為北魏「靦顏借命」作對比,意在喚起陳伯之對處境的不滿,促使他產生棄魏投梁的念頭。
21雁行有序:兄長弟幼,年齡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後人乃以雁行、雁序比喻兄弟。失序,言其相離,「雁行失序」即指兄弟之死。
【課文問與答】
◎丘遲如何描摹梁朝為官的情形?與陳伯之效命北魏有何不同?
第五段:說明華夷之分,北魏必亡,陳伯之正處險境,切勿迷惑不智。
◎段析:以北朝君王相繼被俘、政局敗壞的史實,勸陳伯之認清身處「魚游沸鼎,燕巢飛幕」的險惡局勢,及早歸順梁朝。
【課文問與答】
◎為了勸陳伯之投降,丘遲以哪兩個君王的史實威嚇陳伯之?
◎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以具體事物來形容陳伯之身處北魏的危險處境?
第六段:以江南美景、故國之思,勸誘陳伯之歸順。
◎段析:
1.以江南故國的美景,以及廉頗「思趙將」、吳起「泣西河」的典故,喚起陳伯之的故國之思與鄉關之情。
2.以白描手法描繪出芳草連天、百花盛開、群鶯飛舞的江南美景,兼具聲色與動靜,堪稱千古美文。
【課文問與答】
◎在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對陳伯之動之以情?
第七段:宣示梁朝聲威浩大,北魏岌岌可危,勸陳伯之識時務,早日歸降。
◎段析:分析「梁強魏弱」的形勢,勸陳伯之明察時局,早日歸服梁朝,否則後悔莫及。
【課文問與答】
◎丘遲如何以四方蠻夷向梁朝納貢稱臣的作為勸降陳伯之?
◎與陳伯之書「用典」整理
原文 |
典故 |
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 |
語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鴻鵠之志」指鴻雁一舉千里般的壯志,比喻志向遠大。 |
朱鮪涉血於友于,漢主不以為疑 |
謝承後漢書曰:「光武攻洛陽,朱鮪守之。上令岑彭說鮪曰:赤眉已得長安,更始(劉玄)為胡殷所反害,今公誰為守乎?鮪曰:『大司徒公(劉縯,劉秀兄)被害,鮪與其謀,誠知罪深,不敢降耳。』彭還白上,上謂彭:『復往明曉之。夫建大事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後光武帝封朱鮪為扶溝侯,令他世襲。 |
張繡剚刃於愛子,魏君待之若舊 |
魏志曰:「建安二年,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四年,張繡率眾降,封列侯。」 |
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 |
沈約宋書曰:「慕容超大掠淮北,宋公表請北伐,遂屠廣固。超踰城走,高胥獲之。送超京師,斬于建康。」又曰:「(宋)公以舟師進討,至洛陽。王鎮惡克長安,生禽姚泓。執送泓,斬于建康市。」 |
廉公之思趙將 |
廉頗原為趙國大將,悼襄王即位,以樂乘代廉頗,頗怒而奔魏,不為魏國信用,時趙國常受秦威脅,趙王欲召頗還,因使者說頗已老而未被召回。 |
吳子之泣西河 |
吳起為魏國鎮守西河(今陝西黃河西岸韓城至華陰一帶),因讒而被解職,吳起知道自己離開後,西河將被秦國占領,魏國從此被削弱,所以臨行望西河而哭。吳起奔楚後,西河果被秦占領。 |
白環西獻 |
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佩。」竹書紀年:「舜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玨,穆王十七年,王西征崑崙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 |
楛矢東來 |
史記孔子世家仲尼曰:「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方職,使無忘服。故分陳以肅慎矢。」 |
◎【課文總問】
一、丘遲如何在與陳伯之書中善用對比技巧?
二、與陳伯之書是篇駢文,文中有許多對偶句,試加以分析。
三、請加以分析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所運用的勸降技巧。
【教學資料】
一、修辭文法小教室
(一)借代
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而另外找其他與本名密切相關的名稱或語句來代替,稱為借代。借代除了使文辭新奇有趣之外,還可以凸顯事物的特徵,使要表達的命意更為適切、細膩、深刻。
◎提問:
1.對「穹廬」以屈膝。(丘遲與陳伯之書)→代指
2.將軍「松柏」不翦。(丘遲與陳伯之書)→代指
3.佩「紫」懷「黃」。(丘遲與陳伯之書)→代指
4.驅馳「氈裘」之長。(丘遲與陳伯之書)→代指
5.身送「東市」。(丘遲與陳伯之書)→代指
6.「黃髮」「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代指 ;「垂髫」代指
7.「傴僂」「提攜」。(歐陽脩醉翁亭記)→「傴僂」代指 ;「提攜」代指
8.「綠」煙「紅」霧。(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綠」代指 ;「紅」代指
9.迨諸父「異爨」。(歸有光項脊軒志)→代指
10.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代指
11.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絲竹代指
12.以成風雨「名山」之業。(連橫臺灣通史序)→「名山」代指 ,此以代指
13.「長鋏」歸來乎!(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代指
14.「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代指
15.母親年輕的時候,一把「青絲」梳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琦君髻)→代指
16.猥以微賤,當侍「東宮」。(李密陳情表)→以「東宮」代指
17.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以「杜康」代指
18.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曹丕典論論文)→以「翰墨」代指
19.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以「干戈」代指
20.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望江南)→以「帆」代指
(二)反詰語氣―庸、豈、其、寧、何、安
說明 |
例句 |
庸 |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
豈 |
1.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 ) 2.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 ) 3.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 4.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 5.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 6.數年以後,仍成樂土,豈不休哉!( ) 7.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 8.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歐陽脩 ) |
其 |
1.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 2.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 3.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歐陽脩 ) |
寧 |
1.將軍獨靦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 ) 2.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袁枚 ) |
何 |
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 2.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 )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 4.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 5.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 6.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 |
安 |
1.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 2.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4.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 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