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8%89%E5%8D%81%E7%AF%87%E8%A4%87%E7%BF%92%E7%94%A8%E6%B3%95

漁父                           屈原

◎重要著作

作品

特色

內容

離騷

全篇詞采典雅富麗,是一長篇韻文。

為第一次流放漢北時所寫成。內容有如一篇自傳,從出生一直寫到萌生死志,全文二千四百九十字,是屈原血和淚凝聚的生命悲歌。篇中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意象,反覆傾訴對楚國的關懷及欲以身殉道的高超道德。

九章

為屈原前後兩次流放的作品集結。

共九篇,依次為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其中懷沙是屈原的絕筆作,情緒反而顯得極為冷靜。這可能是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段時光,對於流放初始的時間與周遭接觸的景物,記憶格外清晰。

九歌

楚國南部流傳已久的一套民間祭歌,由屈原改作而成。

計有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十一篇。王逸、朱熹都以為此十一篇是屈原被二度流放江南之後,根據楚國南方祭祀歌舞改作而成,並藉以抒發憂憤,諷諫楚王。

天問

屈原作品中第二首長詩。

即「問天」,對自然現象、神話傳說和古代史事提出了問題。他一連問了一百七十二個問題,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事。讀天問的目的不是欣賞文辭之美,而是在探索屈原在面對記錄先人之事的宗祠壁畫時,思路如何疑惑,進而有所解答。

遠遊

所謂遠遊,不是形體的實質遠行,而是心性修養的洗滌。

展現屈原歷經思想衝突掙扎後,漸入交融兼顧的人生哲理和態度;有現實的矛盾與掙扎,有形體的消逝到精神的淨化,更有與自然為鄰的交會與融合。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一、屈原寫作此文的背景如何?

答:

二、漁父一文中,屈原的哪些對話表達出他所堅持的人生價值?

答:

三、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他想傳達的是什麼心情?

答:

四、請試著說明文章安排「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的用意是什麼?

答:

五、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凸顯出屈原何種處境?

答:

六、本文在文學創作形式中最大的特色為何?

答:

七、由本文中漁父與屈原的對答,可以看出二人的中心思想各自出於何家?

答:

八、屈原和漁父各自展現的儒道思想對後世有何重大影響?

答:

九、人常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選擇,以自己的經驗說說最後的抉擇及促成最後決定的關鍵為何?

答:

十、屈原因受小人讒言而見逐,有哪些成語可以形容這種情形?

答:

十一、請說明本文的主旨。

答:

十二、請說明漁父一文的內容及結構。

答:

 

寫作題

閱讀框線內的文字,並根據你對楚辭漁父和屈原的了解,說明文中如何描述屈原的外貌?這些描述凸顯了屈原性格上的何種特徵?請以200250字加以說明。

  (漁父)睡了一覺,下午的日光還是一樣白。

  他一身汗,溼津津的,恍惚夢中看到一個人。

  一個瘦長的男人吧,奇怪得很,削削瘦瘦像一根枯掉的樹,臉上露著石塊一樣的骨骼。眉毛是往上挑的,像一把劍,鬢角的髮直往上梳,高高在腦頂綰了一個髻,最有趣的是他一頭插滿了各種的野花。

  杜若香極了,被夏天的暑氣蒸發,四野都是香味。這男子,怎麼會在頭上簪了一排的杜若呢?

  漁父仔細嗅了一下,還不只杜若呢!這瘦削的男子,除了頭髮上插滿了各種香花,連衣襟、衣裾都佩著花,有蘼蕪,有芷草,有鮮血一樣的杜鵑,有桃花,柳枝。漁父在這汨羅江邊長大,各種花的氣味都熟,桂花很淡,辛夷花是悠長的一種香氣,好像秋天的江水……

  「你一身都是花,做什麼啊?」

  漁父好像問了一句,糊裡糊塗又睡著了。

(蔣勳關於屈原的最後一天)(99指考)

*【思路引導】

1.對外貌的描寫,順序是身形、臉、眉毛、髮、髮上的花,範圍由大而小,漸漸聚焦,反映漁人從睡眼惺忪到定睛觀察;視線由低而高,逐漸拔高,象徵屈原形象高潔。最後集中在花卉的描寫,由視覺轉為嗅覺,視線也由上而下,由小而大,隱約見到各種香花插在頭髮上、衣服上,一身都是花,使整個人充滿香氣。

2.身形、臉、眉毛、花多用譬喻方式描寫,使形象更生動。

3.身形、臉:身形瘦削如枯樹,臉瘦到骨頭凸出如石塊,呼應漁父文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4.眉毛:像一把上挑的劍,象徵屈原嫉惡如仇。

5.眉往上挑,髮往上梳,象徵屈原高潔的精神。

6.髮綰成高髻,象徵屈原的崇高。

7.各種香花:象徵屈原人格的芬芳,以及自我涵養,眾濁獨清。

8.杜若:九歌山鬼中形容山鬼茅香的香草。

9.蘼蕪:九歌少司命中迎接少司命的香草。

10.芷:離騷中屈原佩帶的香草。

11.杜鵑:啼血的杜鵑象徵屈原的鄉國之思。

12.桂:離騷中古代三皇佩戴的香草,指賢臣;此處象徵屈原賢能的政治才華。

13.辛夷花: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藉深山中自開自落的紅花,象徵屈原的獨清獨醒,也象徵屈原決心以自盡來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與芬芳,這種芬芳「好像秋天的江水」綿綿無盡,正如屈原的精神永留人間。

 

 

 

課文探究

   閱讀框線內文章後,回答問題:

()漁父所以有「何故至於斯」的疑問,是因何而起?

()根據屈原的自我分析,其被放逐的原因為何?從中透露出屈原的何種心情?

() 聽了屈原的故事後,漁父給了他中肯的建議。請據此分析漁父的處世態度為何?

答案必須標明()() ()分列書寫。()()()合計文長限200—250字(約11~14行)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範文】

() 屈原貴為三閭大夫,不在廟堂之上卻行吟於澤畔,而且還神態落魄,這才引起漁父的詢問。

() 屈原自我分析被放逐的原因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為不願順應世俗,所以才遭到放逐的屈原,言談中透露了對世局的憤懣不滿以及「誰知吾之廉貞」的自憐心情。

()從漁父的建議,可知「與世推移」即為漁父的處世態度,隨世俗進退轉移應變,不要太鑽牛角尖,不要自我抬舉。如果舉世皆濁,不妨先順應情勢、讓自己有容身之地,等待時機,或許對仍有機會奉獻心力。

 

 

【教學資料】

被動句式――見、為、於、被

說明

例句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2.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蘇軾留侯論)

3.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

4.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5.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李白與韓荊州書)

1.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2.梅花為寒所勒。(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3.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1.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2.不拘於時,請學於余。(韓愈師說)

3.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司馬光訓儉示康)

4.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

5.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滕文公上)

1.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3.其被囿也亦巨矣。(連橫臺灣通史序)

4.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裡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施耐庵林沖夜奔)

5.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

 

「漁父」的意象

在中國古代文人的詩文繪畫中,「漁父」並不是以打魚為生的漁民的典型,而是故意充當釣者的文人士大夫的典型。其所代表的意象有以下幾種:

形象

等待明主

 

「釣於渭陽之濱」的呂尚(姜太公)可以算是漁父最初的原型。

《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嘗窮困,以漁釣周西伯(文王)。」他釣魚是假,求明主才是真。據說他整整釣了五十六年魚,七十歲時終於被周文王啟用,成就了一番功名。

避世之亂

1.春秋時代范蠡。

輔佐越王句踐復國後,「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極。」(《史記.貨殖列傳》)這樣一個棄官漁隱的漁父形象,也成了後代文人的精神典範。

2.莊子筆下的漁父

這位漁父揶揄孔子:「你不為侯為相,去謀什麼治國平天下之道呢?不如自由自在地駕著一葉扁舟出沒江河。」莊子刻劃了一個崇尚自然,曠達快樂的漁父。而莊子自己也曾垂釣濮水,「持竿不顧」,拒絕出任楚王的宰相。莊子的漁父代表道家無為、通達,與大自然融合而自適自樂的態度,成為避世隱身者的代稱。

3.《楚辭》中的漁父

開始有文學典型的意涵。文中用比較的手法表現了屈原和漁父處世態度的差異:屈原憂國憂民,積極入世;漁父卻超然淡漠,消極避世。最後漁父隱跡江湖,屈原葬身魚腹。從漁父、屈原身上,即看出古文人兩種不同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這涉及個人生命價值的抉擇問題。

4.脫去名利是非的羈絆,清高、避世、逍遙的漁父。

(1)唐杜牧漁父〉:「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羨慕漁父能完全脫去名利是非的羈絆,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2)元吳鎮〈臨荊浩漁父圖〉:「酒瓶倒,岸花懸,拋卻漁竿和月眠」,寫出了漁父一身輕鬆、四海為家的逍遙。〈漁父圖〉:「漁童鼓枻忘西東,放歌蕩漾蘆花風」,多瀟灑脫俗又身心自在。

享受閒適

  1. 晚唐詩人張志和(自號「煙波釣叟」)〈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蘇軾〈漁歌子〉:「漁父醉,蓑衣舞。醉裡欲尋歸路。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寫活了漁父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生活。

孤傲清高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元白樸〈沉醉東風漁父詞〉:「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