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8%89%E5%8D%81%E7%AF%87%E8%A4%87%E7%BF%92%E7%94%A8%E6%B3%95

鴻門宴         司馬遷

史書概論

(一)史的本質:

1.史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紀錄,更是人類文化進步的憑藉。

2.       )乃我國最早之史書。

3.書乃史冊之本名,晉之(     ),楚之(     ),魯之(     ),皆史之別名。

(二)史書的分類:

1.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史記為通史之祖。

2.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三)史書的體例:  

四庫全書史部將中國史書之體裁分為十五類,計有: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茲舉重要體例表列於下:

體例

區別

書名

作者

備註

紀傳體

以人物傳記為主

史記

漢司馬遷

通史之祖、紀傳體之祖。

漢書

漢班固

斷代史之祖。

晉書

唐房玄齡、褚遂良

第一部(官、私)修正史,開史書眾修之先河者。

新五代史

宋歐陽脩

唐以後唯一(官、私)修正史。

臺灣通史

民國連橫

 

編年體

以年代為主

春秋

春秋孔子

四庫全書歸入( )部,編年體史書之祖。

左傳

春秋左丘明

四庫全書歸入經部。

資治通鑑

宋司馬光主撰

 

紀事本末體

以歷史事件為主

通鑑紀事本末

宋袁樞

紀事本末體之祖。

國別史

以國為主

國語

春秋左丘明

國別史之祖。

戰國策

漢(     )編

 

地理

以地理及其人文為主

尚書禹貢

 

地理書之祖。

水經

漢桑欽

 

水經注

北魏酈道元

影響柳宗元寫景文學。

政書

以典章制度為主

通典

唐杜佑

 

通志

宋鄭樵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史評

以評論史事為主

史通

唐劉知幾

第一部史評專書。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目錄

為讀書方法之指導

別錄

漢劉向

 

七略

漢劉歆

目錄學之祖。

 

四史之比較

書名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作者

西漢司馬遷

東漢班固

劉宋范曄

西晉陳壽

體例

紀傳體

通史

斷代史

時間

黃帝~漢武帝

漢高祖~王莽篡漢

新莽滅亡~漢獻帝

建安二十五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晉武帝元年

內容

本紀、世家、表、書、列傳,一百三十篇

紀、表、志、列傳,一百卷

紀、志、列傳,一百二十卷

魏、蜀、吳三國事,六十五卷

價值

1.通史之祖

2.紀傳體之祖

3.六才子書之一

斷代史之祖

 

 

備註

1.「史記」本為史書之通稱,魏晉後史記乃成專稱。

2.本紀以序帝王,世家以記諸侯,表以繫時事,書以詳制度,列傳以誌人物。

1.體例源自史記,並將「世家」併入「列傳」,改「書」為「志」。

2.漢書乃指前漢書,與史記合稱「史 漢」。

取代東觀漢記,成為後漢正史。

1.與史記、漢書、後漢書合稱「四史」。

2.以魏為正統,故惟魏志有紀。

3.劉宋裴松之注價值高於原書。

史記、資治通鑑、臺灣通史之比較

書名

史記

資治通鑑

臺灣通史

作者

西漢司馬遷

北宋司馬光等

民國連橫

年代

黃帝~漢武帝太初年間(計二五○○年)

戰國~五代(計一三六二年)

隋代~臺灣割讓(計一二九○年)

編纂歷時

十八年

十九年

十年

體例

通史

紀傳體

編年體

紀傳體

地位

正史

非正史

非正史

備註

1.通史之祖。

2.紀傳體之祖。

3.六才子書之一。

1.宋神宗以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鑑。

2.有意接續左傳的編年通史。

1.紀四、志二十四、列傳六十,凡八十八篇。

2.臺灣有史以來,首部完備的史書,旨在發揚民族大義。

史書名篇舉隅

篇名

出處

內容

備註

鴻門宴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記述鴻門宴前後事,對比出楚漢陣營中主帥、謀士、武將等人物形象,為楚漢相爭的關鍵事件。

允稱項羽本紀中最精采的片段。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僖公三十年

秦、晉圍鄭,燭之武往說秦穆公,巧其辭令以剖析利害,成功化解國家危機。

屬經部。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齊策

寫馮諼寄食經過,及其為孟嘗君巧築三窟的過程。

屬國別史。

臺灣通史序

連橫臺灣通史

陳述修撰臺灣通史之緣由與必要性,勉勵吾人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

書序。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一、鴻門宴文中,項羽何以要出兵攻擊劉邦?

答:

二、鴻門宴文中,何處可看出劉邦有稱王之志?

答:

三、本文中范增遣人占望劉邦住處的雲氣,結果「皆為龍虎,成五采」其意義為何?

答:

四、劉邦為何會「距關,毋內諸侯」?

答:

五、劉邦如何遊說項伯自己絕無背叛項王的心意?

答:

六、鴻門宴文中,項羽、劉邦、范增、張良等人在宴會中的席次座位有何用意?

答:

七、樊噲闖帳進入鴻門宴後,項羽馬上「按劍而跽」,請問項羽為何要如此呢?

答:

八、樊噲為何會進入鴻門宴中怒瞪項羽並慷慨陳詞呢?

答:

九、請試述樊噲進入鴻門宴中慷慨陳詞的內容。

答:

十、樊噲如何形容劉邦眾人在鴻門宴中的狀況?

答:

十一、項羽與范增收到劉邦的獻禮後,各有何反應?

答:

十二、本文中「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一段有何涵意?

答:

十三、鴻門宴中,司馬遷善用對比手法來刻劃人物,請試述楚漢兩大陣營中主帥、謀臣、壯士與內奸各為何人?

答:

【教學資料】

修辭文法小教室

跳脫

  行文中,由於心意的急轉,事象的突出,使語文未完而接續以其他的詞語、論述、事件或斷了語路,這樣的修辭方法稱為跳脫。

類別

定義

舉例與說明

突接

敘事的時候,這一件事尚未說完,突然接以另一件事。(即從甲突然跳到乙)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司馬遷鴻門宴) →樊噲回答項羽的話,在「卮酒安足辭」句下,突接「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一段議論。

岔斷

由於其他事項橫闖進來,因而使思慮、言語、行為中斷者。(即甲被乙打斷)

十年前,我默念王國維的詞句:「天末同雲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風飛,江湖寥落爾安歸?」這幅墨色山水似的詩人心境,現在卻歷久而愈新了。十年了,像一個夢,我現在究否醒來?「陳教授,修士在請你去呢!」(陳之藩幾度夕陽紅) →作者的思慮被「陳教授,修士在請你去呢!」打斷。

插語

凡在相承的語言之中,插進一些話;亦即行文之中,中間插入一節文字,藉以釋義、補充或交代情境。(即把乙插入甲中)

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司馬遷鴻門宴)→「亞父者,范增也」是解釋性的插語。

脫略

為了表達情境的急迫,要求文氣的緊湊,故意省略一些語句。(即只說甲,省略乙)

林沖聽了,大驚道:「這三十歲的,正是陸虞候,那潑賤賊,敢來這裡害

我!休要撞著我,只教他骨肉為泥!」(施耐庵林沖夜奔) →在「休要撞著我」句下,脫略了「如撞著我」。

 

課文探究

請就下引〈鴻門宴〉的一段文字說明:

(一)樊噲發言,為何項羽默然不應?

(二)試從本文樊噲的表現,分析樊噲的形象。

(一)(二)合計文長約200-250

【範文】

()樊噲闖入軍帳,以「亡秦」喻項羽,慷慨陳詞,指責項羽不但「有功不賞」,甚至想「誅殺有功之人」,愛慕虛名的項羽反而不好意思,不知如何回答,只好默然不應了。

()樊噲一聽劉邦有難,便立刻前往解圍,可見他對劉邦的忠心耿耿。欲進軍帳受到阻撓,便強行闖帳,可見他的身手勇武矯健。一闖進帳內,竟還敢怒視項羽,可見其勇敢無懼。接著又在楚軍的刁難下,喝了一大杯酒,吃下生彘肩,表現出英雄豪邁的氣魄。最後還趁機慷慨陳詞,使項羽無言以對,表現出能言善道的智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