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
項脊軒志 歸有光
【課文問與答】
一、本文除了寫百年老屋項脊軒之變遷外,還有對哪些親人的懷念?
答:
二、歸有光年輕時,曾對項脊軒做了哪些修葺或改建工程?
答:
三、作者在文章中寫道:「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寫了些什麼「可悲」的往事?
答:
四、作者對這些「可悲」的往事,有何情感上的反應?
答:
五、「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這幾句是描寫什麼境況?
答:
六、歸有光藉由誰的敘述勾起對母親的回憶?
答:
七、祖母將自己祖父留下來的「象笏」給了歸有光,有何用意?
答:
八、文中哪些文句是描寫歸有光在軒中讀書的情景?
答:
九、歸有光模仿哪本著作,用「項脊生曰」開啟一段議論之文?
答:
十、「項脊生曰」這一段中,作者引用蜀之寡婦清和諸葛亮的事蹟,其用意何在?
答:
十一、全文自哪一段以下是為「補記」?
答:
十二、在「補記」中,作者如何描寫和妻子的相處?
答:
十三、作者於文中云:妻子死後,項脊軒「室壞不修」,並多年在外「不常居」。在這些敘述裡,有何意在言外之情?
答:
十四、出現在文末的「枇杷樹」,和悼念亡妻之情有何關聯?
答:
十五、文中哪幾句以描寫外在景物之自然幽靜取勝?
答:
◎ 相關選文佳句
1.室靡棄物,家無閒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灑然(整潔、有秩序)。遇童僕有恩,雖至箠楚(此指責打),皆不忍有後言。吳家橋歲至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歸有光先妣事略)
2.有光七歲,與從兄(堂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依依不捨),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歸有光先妣事略)
3.一日,天寒,爇(音ㄖㄜˋ,點火、燒)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小盆)。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歸有光寒花葬志)
一、修辭文法小教室
(一)析數
利用數學上加減乘除的關係,來描述事情、說明事理的一種修辭方法,稱為析數。
類別 |
舉例與說明 |
加 |
年來六十增三歲,卻憶去年趨盛會。(王之道玉樓春)→即六十三歲。 |
減 |
較香山,七十欠三年,吾衰矣。(吳冰滿江紅)→表明自己是六十七歲,但難以跟同齡的白居易來比較成就,因而慨歎自己「吾衰矣」。 |
乘 |
1.三五之夜,明月半牆。→「三五」即十五。 2.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六六」指三十六天罡星,「八九」指七十二地煞星,二者合起來,正好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 3.正見當罏女,紅妝二八年。(李白江夏行)→「二八」指十六歲。 4.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陶淵明責子)→「二八」指十六歲。 |
除 |
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十一」指十分之一。 |
(二)推測語氣――其、其諸、殆、豈、蓋
說明 |
例句 |
其 |
1.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 2.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歸有光項脊軒志) 3.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4.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 |
其諸 |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學而) |
殆 |
1.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歸有光項脊軒志) 2.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
豈 |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曾鞏墨池記) |
蓋 |
1.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終不加大,蓋與竹笋同理。(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2.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3.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司馬光訓儉示康) |
二、明代散文發展
分期 |
流派名稱 |
代表作家 |
文學主張、作家風格 |
前期 |
明初 古文三大家 |
宋濂 |
歷經元末社會的動亂,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有較深的認識與體會,此期文章反映出社會現實,文壇呈現一股清新剛勁之風。風格雍容大度,散文以傳記最為出色。 |
劉基 |
散文以寓言最出色,有寓言集郁離子。 |
||
方孝孺 |
治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散文常以物喻理。 |
||
臺閣體 |
楊士奇、楊榮、楊溥 |
多歌功頌德、點綴昇平,應制酬答之作,文章「具有富貴福澤之相」,雍容和平,精警不足。 |
|
中期 |
前後七子 的秦漢派 |
李夢陽(前)、 何景明(前) 李攀龍(後)、 王世貞(後) |
反對臺閣體的庸俗膚淺和八股文的空洞無物。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模擬形式為主,最後走上盲目尊古的道路。 |
唐宋派 |
歸有光、王慎中、 唐順之、茅坤 |
反對「文必秦漢」,矯正前後七子擬古之弊,提倡唐宋八大家古文。為文尊史記,下及唐宋諸家。 |
|
後期 |
公安派 |
袁宗道、袁宏道、 袁中道 |
反對擬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認為文學作品不能沒有內容,應衝破傳統古文的陳規舊律,流露自然個性,「非從胸臆流出,不肯下筆」,並重視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 |
竟陵派 |
鍾惺、譚元春 |
文學主張與公安派略同,倡導「幽深孤峭」的風格。用怪字、押險韻,造語森秀,思路崎嶇,形成了冷僻苦澀的詩文。 |
|
集小品文之大成 |
張岱 |
文筆清新峭拔,兼「公安」、「竟陵」之長,而無其弊。小品文不講究義理形式,文字清新流麗、情趣盎然。 |
三、明清科舉制度
試名 |
內容 |
中試者 |
備註 |
|
童試 |
縣試 府試 |
最初級的地方考試。 |
童生 |
1.通過縣、府兩次考試者,稱為童生。 2.尚未通過院試取得生員資格者,不論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
院試 |
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後即為生員(秀才)。 |
生員 秀才 |
生員亦即專指府、州、縣學的在學學生,也稱庠生、貢生、監生。 |
|
鄉試 |
各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的考試,通常於八月間,故稱「秋試」、「秋闈」。 |
舉人 |
第一名稱解元。 |
|
會試 |
鄉試舉辦後的次年春天在京城由禮部舉行,故亦稱「春試」、「春闈」。 |
貢士 |
第一名稱會元。 |
|
殿試 |
由皇帝在殿廷上親自對貢士策問的考試,亦稱「廷試」。 |
進士 |
1.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又稱殿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2.若鄉試、會試、殿試均考第一名,稱作「連中三元」。 |
四、年齡的用法
年齡 |
名稱 |
幼年 |
襁褓之年 |
一歲 |
周晬 |
童年 |
垂髫、齠齔、總角 |
七、八歲 |
始齔之年(齔,換牙) |
十歲 |
幼學之年 |
十三歲 |
舞勺之年(舞勺是指十三歲、尚未成年的孩童要學習勺舞) |
十五歲 |
束髮、成童、志學之年 |
女子十五歲 |
及笄 |
女子十六歲 |
二八佳人、破瓜之年、瓜字初分 |
男子二十歲 |
弱冠 |
三十歲 |
而立之年 |
四十歲 |
不惑之年、強仕之年 |
五十歲 |
知命之年、艾老、杖家之年(五十歲可以拿拐杖在家中行走) |
六十歲 |
耳順之年、花甲之年、杖鄉之年(六十歲可以拿拐杖在鄉里行走) |
七十歲 |
古稀之年、從心之年、杖國之年(七十歲可以拿拐杖在國郡內行走)、致事(仕)之年 |
六、七十歲 |
耆老 |
八十歲 |
杖朝之年(八十歲可以拿拐杖上朝) |
八、九十歲 |
耄耋之年 |
九十歲 |
齯齒、黃髮、鮐背、凍梨 |
百歲 |
期頤 |
◎ 課文探究
閱讀框線內文章之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簡要說明此文之意涵。
(二)分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寫作技巧。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限200字—250字。
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閤子,且何謂閤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修葺南閤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參考答案】
(一)思情真摯動人:作者透過屋舍的變遷抒寫對亡妻的懷念,藉軒寫夫妻間在軒中的相處情形。事件平淡,卻情溢乎辭,生動地表現了夫妻間的深厚感情。即使時間、事物變遷,對於亡妻的深情仍如同枇杷樹,永不止息。
(二)1.以簡馭繁:作者透過現今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呈現時間的推移,但時間的流逝反而使感情愈益深摯,此處雖短短數語,在感情抒發的層次上卻更豐富,展現以簡馭繁的藝術效果。
2.言近旨遠:面對亡妻親手種植的枇杷樹,作者內心必有物是人非之感,但卻沒有一字言及思念,反而更呈現出一股含而不露的韻致,在言語之外傳達豐厚的情意。
學測模擬測驗 (非選題部分)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分析:(一) 在本文中作者運用哪些事例,抒發其對大家庭衰敗的沉痛和感慨?(二) 作者在文中提及蜀清及諸葛孔明,有何用意?(三) 作者說:「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所指為何?在文章結構方面,這幾句話有何作用?答案必須標明(一)(二)(三),並分列書寫。
略˙˙˙ |
一、 作者於第二段中寫父親輩分家前後的種種情境,充分表達其對大家庭衰敗的沉痛和感慨。分家之前,「庭中通南北為一」;分家後,庭院中始為臨時性的「籬」,繼為永久性的「牆」,以至於「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表示各房之間,隔閡愈來愈深,家道也就愈來愈沒落。
二、 第四段模仿史記的筆法,申述作者的志向。作者以「昧昧于一隅」的蜀清寡婦和隱居隴中的孔明自比,這兩位古人都是「有守、有為」的典型。作者窩居在項脊軒中,勤奮苦學,就像蜀清守丹穴、孔明隱隴中一樣,雖然沒沒無聞,但自我期望,將來必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在眾多有守有為的古人中,作者之所以選擇蜀清自況,除了表達對母親、祖母兩位女性長輩的孺慕之情外,亦有暗示兩位女性至親對家族的深遠影響與期望。
三、 可喜的事有:母親、祖母的關懷,夫妻情深似海的回憶。可悲的事有:諸父異爨,家道中落;母親、祖母、妻子亡故。這幾句話有綰合前後文的作用,使第一段的文意得以順利過渡到後文,讓前後文緊密結合在一起。
作文 |
項脊軒志一文藉描述項脊軒的變遷,抒發作者對母親、祖母以及妻子的思念。在你的人生經驗中,有哪一件物品對你而言具有獨特意義,牽繫著一段令你難忘的情感,試以此為題,藉物抒發一段難以忘懷的往事。 |
1.選擇一件對自己具有特殊意義、牽繫著一段難忘回憶的物品。 2.述說這件物品與一段難忘的情感。 3.文章必須以真實感情為基礎,始能感動他人,避免為文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