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課文問與答】

一、袁宏道認為西湖何時最美?

答:

二、石簣邀袁宏道賞梅,袁宏道為何不去?

答:

三、袁宏道「捨梅就桃」的選擇,和傳統士大夫的行徑有何不同?

答:

四、「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描寫的重點為何?

答:

五、袁宏道如何形容春天西湖遊客如織的景象?

答:

六、「由斷橋至蘇堤一帶……豔冶極矣。」短短四十個字中,袁宏道從哪些角度描寫西湖春日美景?

答:1.從描寫對象上:

2.由感官上描寫:

七、「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若以現代計時方式來看,杭人習慣在何時遊湖?

答:

八、接上題,依杭人遊湖的習慣,必定會錯過西湖的什麼美景?

答:

九、袁宏道如何形容「朝煙」和「夕嵐」之美?

答:

十、文中的哪一句話,暗示了「待月」的心情?

答:

十一、在袁宏道的筆下,西湖的月景又是如何?

答:

十二、袁宏道要將賞月之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句中的「俗士」暗指何人?

答:

十三、袁宏道如何安排晚遊六橋待月記的文章結構?

答:

十四、在本文中,袁宏道描寫「春景」和「月景」的筆法有何不同?

答:

十五、晚遊六橋待月記中,有哪些作者獨特的審美觀點?

答:

 

【教學資料】

公安派:

背景

為明萬曆年間的文學流派。因三袁籍屬湖北公安,故稱公安派。

代表人物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以袁宏道為首。

文學主張

1.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貴獨創」的口號。

2.強調文學是與時俱進的,反對模擬古文,批判明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主張。

3.認為文學要結合生活內容,具真實情感。

4.主張意達辭暢,反對艱澀難懂,強調「寧今寧俗,不肯拾人一字。」

5.肯定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價值。

影響

造成晚明小品文的興盛。

 

明代重要小品文作家

作者

作品特色

代表名篇

歸有光

善於以清淡之筆,通過細微的日常瑣事寫出自己心中真摯的情感,娓娓道來,感人至深,影響了晚明崇尚淡雅的風氣。

項脊軒志

寒花葬志

袁宗道

議論文字用活潑靈動之筆寫出,透露出一點市井味道;遊記寫景或感慨抒懷,或以閒筆勾畫人物風貌,或點染江山之變,各具特色。

龍湖

江上遊記

袁宏道

能詩善文,清新流麗,自出機杼,具鮮明的個性化。遊記小品多給人舒放自適、流麗恬美之感,不托興,未議論,呈現出置身山水中的愉悅感及性靈外展的自在感。

晚遊六橋待月記

雨後遊六橋記

袁中道

創作多本色語,從自己胸臆流出,文筆超脫,行文簡練,深得小品天然之趣。

李溫陵傳

遊高梁橋記

鍾 惺

以巧筆寫出心中幽隱之情,清麗渺遠,清脫雋永。

岱記

修覺山記

譚元春

遊記洗鍊通脫,涉筆成趣,卻不免陷於孤峭聱牙。

湖霜草

初遊烏龍潭記

張 岱

語言清麗,形式活潑,個人遭逢易代的不幸,構成他的文學內涵,本身就是晚明小品的體現,綜合公安、竟陵二派的神髓,人稱晚明小品集大成者。

湖心亭看雪

柳敬亭說書

 

明代散文發展

派別

文學特色或主張

代表作家與特點

 

 

已脫去元末纖穠浮豔之習。

1.      宋濂、劉基、方孝孺。(明初三大家)

2.      宋濂文雅醇,劉基文雄奇。

臺閣體

歌功頌德、雍容典麗的應酬詩文,後淪為空洞無物。

楊士奇、楊榮、楊溥。

擬古派

(秦漢派)

1.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2.      摹擬以形式為主,亦淪為捨本逐末的形式主義。

1.      前七子(王九思、李夢陽、王廷相、康海、邊貢、徐禎卿、何景明),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

2.      後七子(謝榛、李攀龍、徐中行、宗臣、王世貞、梁有譽、吳國倫),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

唐宋派

反對「文必秦漢」的論點,提倡唐宋古文,力矯擬古派的詰屈聱牙之弊。

1.      歸有光、茅坤。

2.      歸有光是明代的古文大家,他的文章取法韓、柳、歐、曾,黃宗羲的〈明文案序〉則稱歸有光為「明文第一」。清桐城派的姚鼐編《古文辭類纂》時,明文只選錄歸有光。

3.      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因此定名,並尊韓愈為八大家之首。

公安派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文字清新輕俊,有些流於輕率。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湖北公安人,時稱「三袁」。

竟陵派

反摹擬、貴獨創,文字幽深孤峭,冷僻苦澀不易懂。

鍾惺、譚元春(皆湖北竟陵人)。

 

◎記體名篇舉隅

篇名

作者

出處

寫作背景

文體

主旨

備註

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脩

歐陽文忠公集

被貶滁州,放情山水之作。

記敘文

兼抒情

寫山水之美及作者遊宴之樂。

1.以「樂」字貫串全文。

2.運用「剝筍法」。

項脊軒志

歸有光

震川先生文集

記項脊軒之變革以抒情。

藉項脊軒之變革,抒發思親之情,並述己志。

1.正文為十九歲所作,後記乃十多年後所為。

2.以項脊軒為主線貫串人事,以表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懷念及當日讀書之樂、家世興衰之感,並抒己之志節。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袁中郎全集

辭去吳縣知縣,遊西湖之作。

認為西湖之美,在春、朝煙、夕嵐,尤以月夜為最。

文中無「待」字,卻題稱「待月」,正暗示作者特殊欣賞觀點,並興讀者期待之味,展現獨特的審美趣味。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潛

靖節先生集

目睹時代巨變、社會黑暗,厭棄現實,便描此一人間樂園圖景。

記敘文

詩序

寓言

託言避秦,自闢的理想世界。

1.桃花源詩前之序文,敘述詩的本事。

2.用小說筆法、白描手法,以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寫作。

3.似有其人其事,甚有見於史傳的劉子驥,然此為陶氏故弄玄虛處。

 

被動句式見、為、於、被

說明

例句

1.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蘇軾留侯論)

2.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

3.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李白與韓荊州書)

1.梅花為寒所勒。

2.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3.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硫氣所觸,剝蝕如粉。(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1.不拘於時,請學於余。(韓愈師說)

2.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司馬光訓儉示康)

3.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孟子滕文公上)

1.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課文探究

閱讀框線內文章之後,回答下列問題:

()簡要說明此文之意涵。

()分析「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的寫作技巧。

答案必須標明()(),分列書寫。()()合計文長限200-250字。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參考答案】                                                                           

()與時眾不同的真率審美品味:作者以遊賞時間的不同,將西湖之景由朝煙、夕嵐之妙,推衍至月景之美,勾勒湖光染翠、山嵐設色之工妙,再描繪月色下別是一番趣味的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形成朝日、夕舂、月夜的「朦朧」之美,點出俗人、雅士有別的審美境界,展現作者與世俗人相異的文士氣質與生命韻致。

()以略筆將描摹西湖月景轉入新境:全文的焦點為「待月」,但作者至此才拈出主題,並以略寫方式,點出月景的輕妙空靈,不僅造成讀者強烈的「待月」心理,亦別開生面,將不可言傳的西湖月景更顯其空靈變幻,餘韻悠緲,迴盪於讀者的想像中。

                        

                                                                               學測模擬測驗(非選題部分)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分析:(一) 作者欣賞西湖之美,為什麼要強調季節與時辰?(二) 作者在文末說月景之樂,只能「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為什麼?(三) 請說出作者在本文中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審美觀?。答案必須標明(一)(二)(三),並分列書寫。


  • 作者以為西湖最美在春天,在清晨,在黃昏,而以月夜為最。他之所以要強調季節與時辰,旨在表現自己獨特品味的審美觀。
  • 月下西湖朦朧的景物,已經超脫了色澤形相而屬於精神層次的美感,這種樂趣,並不是那些追逐繁華熱鬧的俗士所能領略。山僧已遁入空門、遠離凡塵,或者像自己一樣的高雅遊客,有超脫凡俗的心境和淡泊清幽的性靈,如此才能與月景產生共鳴,享受其美感。
  • 眾人皆在追逐古梅奇觀,而作者卻獨戀桃花,不忍離開湖上。杭人遊湖,皆在午、未、申三時,只能追逐西湖的「豔冶」;作者不僅能觀賞西湖朝夕的「濃媚」,尤其在享受月景的「趣味」,更是凡人所不能及。

 

作文

我們時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文人雅士對月亮的歌詠,他們似乎對月亮滿是深情,時常抬頭望月。你是否也具有這樣的情懷呢?請以「望月」為題目,寫作一篇短文,文長以二百五十字為限。

可引經據典說明古今中外對於月亮的歌詠情懷,繼而說明自己抬頭望月的經驗與感受,文中可熔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