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課文問與答】
一、岳陽樓記的主要文旨為何?
答:
二、范仲淹為何會創作岳陽樓記?
答:
三、范仲淹創作岳陽樓記時,有哪些岳陽樓的相關資料供其參考?
答:
四、岳陽樓的地理位置為何?
答:
五、岳陽樓記中,如何描摹登臨岳陽樓後觀覽之勝狀?
答:
六、岳陽樓記中,承上啟下的關鍵句為何?
答:
七、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如何描寫洞庭湖的雨景?
答:
八、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如何描寫洞庭湖日、夜的晴景?
答:
九、請從遠近、動靜的角度,說明岳陽樓記中洞庭湖的晴景。
答:
十、面對洞庭湖的晴、雨之景,遷客騷人會有何種不同的心情?
答:
十一、請從天候、湖水、人物行為三方面,釐析岳陽樓記中,雨悲、晴喜二段的差異性。
答:
十二、請指出岳陽樓記中,「句中對」及「單句對」的對偶句?
答:1.句中對:
2.單句對:
十三、何謂互文?請舉出岳陽樓記中的互文句?
答:
十四、岳陽樓記文末,范仲淹有言:「微斯人,吾誰與歸?」請問「斯人」是指誰?
答:
十五、范仲淹創作了傳誦千古的名篇岳陽樓記,文中寫景生動,景物栩栩如生,然范仲淹親臨過岳陽樓嗎?
答:
【教學資料】
一、修辭文法小教室
對偶
語文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意義相關,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的修辭技巧,稱為對偶。
類別 |
定義 |
舉例與說明 |
句中對 (當句對) |
同一句上下兩個詞語互相對偶。 |
1.政通人和。 2.朝暉夕陰。 3.遷客騷人。 4.檣傾楫摧。 5.虎嘯猿啼。 6.去國懷鄉。 7.憂讒畏譏。 8.春和景明。 9.岸芷汀蘭。 10.心曠神怡。 11.白雲蒼狗,故交舊知,天各一方,生死未卜。(丁穎南窗小札) 12.兩世一身,形單影隻。(韓愈祭十二郎文) |
單句對 |
上下兩句對偶。 |
1.銜遠山,吞長江。 2.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3.日星隱耀,山岳潛行。 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5.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6.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韓嬰韓詩外傳) 7.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
隔句對 (扇對) |
第一句與第三句對,第二句與第四句對。 |
1.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梁啟超最苦與最樂) 2.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
長偶對 (長對) |
三對六句以上的對偶句,奇句對奇句,偶句對偶句。 |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2.親不負楚,疏不負漢,愛國忠君真氣節;騷可為經,策可為史,經天行地大文章。(屈賈二公祠聯) |
鼎足對 |
指三個互為對偶的句子組成的對聯。第一句可對第二句,第二句可對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與第一句相對。鼎足對起源於漢代民謠,大量出現在元代散曲中。 |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淨沙) 2.山花紅雨鷓鴣啼,院柳黃雲燕子飛,池萍綠水鴛鴦睡。(張可久春思) |
二、歷代「記」體名篇比較
篇名 |
作者 |
出處 |
文體 |
主旨 |
寫作背景 |
備註 |
岳陽樓記 |
北宋 范仲淹 |
范文正公集 |
記敘文兼抒情議論 |
借事抒情,抒發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
被貶鄧州,與滕子京處境相同,應滕子京之請而作,以互相激勵。 |
1.雖題名為記,實由敘事、寫景、議論組成,亦是借事抒情。 2.以「謫」字為全文樞紐。 3.臺閣名勝記。 |
黃州快哉亭記 |
北宋 蘇轍 |
欒城集 |
記快哉亭命名之意及周遭之景,並勉張夢得「坦然自適」、「不以物傷性」。 |
張夢得謫黃州,築亭於宅旁,蘇軾為之命名,蘇轍則作記。 |
1.文以「快哉」著墨,表面寫張夢得,實乃借題發揮,寓有勸喻。 2.臺閣名勝記。 |
|
遊褒禪山記 |
北宋 王安石 |
臨川先生文集 |
抒發遊山探洞的感想。中心議題:「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勉人篤志精進,乃能深造有得。 |
與弟及友人同遊褒禪山而作。 |
1.以志、力、物立論,且以「志」為要,並勉學者「深思而慎取」。 2.以說理取勝的山水遊記。 |
|
墨池記 |
北宋 曾鞏 |
元豐類稿 |
記敘文兼議論 |
以「學」字著眼,說明「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之旨;並勉學子勤勉向學修德。 |
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之邀而作。 |
1.雖以記名,實乃形式特殊之議論文。 2.以「學」字貫串全文。 3.臺閣名勝記。 |
義田記 |
北宋 錢公輔 |
宋文鑑 |
|
記敘范仲淹購置義田的經過及施行方法,以顯其高尚的風義。 |
有感范仲淹之高義而作。 |
1.以「義」字貫串全文。 2.以晏嬰與高官厚祿者之作為,分從正反兩面襯托范仲淹之高義。 3.宋文鑑為呂祖謙所編。 4.人事雜記。 |
始得西山宴遊記 |
中唐 柳宗元 |
柳河東集 |
記敘文兼抒情 |
記始得西山遊覽之勝,以寄託「物我兩忘」情懷。 |
柳宗元因王叔文事被貶永州,寄情山水而作。 |
1.以「始」字貫串全文。 2.為永州八記第一篇。 3.以短句為主,多用頂針。 4.山水遊記。 |
醉翁亭記 |
北宋 歐陽脩 |
歐陽文忠公集 |
寫山水之美及作者與民同樂之襟懷。 |
被貶滁州,放情山水之作。 |
1.以「樂」字貫串全文。 2.運用「剝筍法」。 3.臺閣名勝記。 |
|
晚遊六橋待月記 |
明 袁宏道 |
袁中郎集 |
|
認為西湖之美,在春、朝煙、夕嵐,尤以月夜為最。 |
辭去吳縣知縣,遊西湖之作。 |
1.文中無「待」字,卻題稱「待月」,正暗示作者特殊欣賞觀點,並興讀者期待之味。 2.山水遊記。 |
桃花源記 |
東晉 陶潛 |
陶淵明集 |
記敘文 詩序 寓言 |
託言避秦,自闢的理想世界。 |
目睹時代巨變、社會黑暗,厭棄現實,便描述此一人間樂園圖景。 |
1.桃花源詩前之序文,敘述詩的本事。 2.用故事化筆法、白描手法,以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寫作。 3.似有其人其事,甚有劉子驥之真人出現,然此為陶潛故弄玄虛處。 |
課文探究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說明:
(一)范仲淹在書寫此二段採對比又類似的書寫方法,請說明。
(二)為什麼在陰雨天登樓即感極而悲,晴天登樓卻喜洋洋呢?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50—300字。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參考答案】
(一) 首先在段落的安排上,此二段即有明顯的對比——雨悲與晴喜,故無論是景物描寫或是內心感受皆能做強烈的對照。而范仲淹為凸顯這樣的對照感,景物聚焦則採類似的方式,如著眼山色湖光、物情人跡等,具有駢散交織的效果。
(二) 並非景物或天氣造成遷客騷人的心情變化。岳陽樓本身座落南北交通運輸樞紐,南謫北遷的文人多得行經此樓,個人榮辱早在遷客們途經前底定,而范仲淹以風景開篇,除了有帶領讀者進入遷徙之人心境的烘托效果外,更能將情緒形象化。
學測模擬測驗(非選題部分)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分析:(一)本文以岳陽樓記為篇名,但文章重心卻不在記敘岳陽樓,請問其主旨何在? (二)本文的內容,包括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等,請問哪些文句具有文意承轉的作用? (三)本文第四段對景物的描摹,層次相當分明:有日景、有夜景,有遠景、有近景,有動景、有靜景,請一一分析指明。答案必須標明(一)(二)(三),並分列書寫。
|
一、 本文從表面上看,是記述岳陽樓,其實是借題發揮,以自寫懷抱為重心。據俞樾春在堂隨筆說,滕子京遭貶岳州後,神態言詞常懷憤恨不平之氣,范仲淹和他交誼深厚,恐其有禍。但苦於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不知如何下筆,正好滕子京致書求記,於是借題發揮,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儒者情懷,除了自抒懷抱外,亦有寄寓規勸之意。
二、 本文第一、二段敘寫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求范仲淹作記,並描述岳陽樓的景象大觀;然後以「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等六句為轉折關鍵,導引出第三、四段雨悲、晴喜二種情境,遷客騷人所見之景、所生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以「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等四句為轉折關鍵,點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命意。前後文意,逐步推展,環環相扣,堪稱完美至極。
三、 日景如「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這不但是日景,也是遠景;夜景如「長煙一空,皓月千里」;近景如「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空中的飛鳥,地面的花草,均呈現在眼前,這是近景。動景如「浮光躍金」,指月亮映水,金光閃爍,跳躍水面,這是動態之景。靜景如「靜影沉璧」,是說當湖面一平如鏡時,月亮倒映水中,如下沉的玉璧,這是靜態之景。
作文 |
人生有如一條長遠的旅途,其間有寬廣平坦的順境,也有崎嶇坎坷的逆境。你曾經遭遇到什麼樣的逆境?你如何面對逆境,克服逆境?請以「逆境」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記敘、論說或抒情,文長不限。(98學測) |
作答時,可依據下列重點闡發: 1.具體描述個人困厄際遇(記敘) 2.深入剖析突破困境之道(論說) 3.感性抒發箇中滋味心得(抒情) (完整試題參閱P.9-31「歷屆試題彙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