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

郁離子選                   劉基

【課文問與答】

一、良桐一則,作者所要表達的寓意為何?

答:

二、良桐一則首段末句:「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為何?

答:

三、良桐一則第二段末句:「(貴人)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為何?

答:

四、良桐一則末段:「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為何?

答:

五、良桐一則末段:「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透露出作者何種作為的訊息?

答:

六、狙公一則,作者所要表達的寓意為何?

答:

七、狙公一則中狙公、眾狙、小狙三者,各自代表何種意涵?

答:

八、狙公一則首段:「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作者影射為何?

答:

九、狙公一則第二段,小狙提出三個問題,在議論時,三個問題的語氣有何不同?

答:

十、狙公一則第二段末句:「狙公卒餒而死」,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念為何?

答:

十一、狙公一則末段:「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其中「術」、「道」各自代表何種意涵?

答:

十二、九頭鳥一則中,作者如何描寫九頭爭食的情況?

答:

十三、九頭鳥一則,作者所要表達的寓意為何?

答:

十四、三則寓言末段的作法,有何不同?

答:

十五、三則寓言在取材上,有何不同?

答:

【教學資料】

一、修辭文法小教室

()轉品

  語句中的詞彙改變其原來的詞性,使含意更新穎豐富,意義表達更靈活生動,稱為轉品。

類別

舉例

名詞作動詞

1.弦而鼓之。

2.匣而埋諸土。

3.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劉義慶世說新語選)

4.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或師焉,或不焉/不恥相師/孔子師郯子。(韓愈師說)

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名詞作形容詞

錦衣玉食。(司馬光訓儉示康)

名詞作副詞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動詞作名詞

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韓嬰韓詩外傳)

動詞作形容詞

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動詞作副詞

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後一瓣玫瑰。(周夢蝶讓)

形容詞作名詞

你分不清他們究竟是唱出了快樂,還是唱出了哀愁。(吳延玫火鷓鴣鳥)

形容詞作動詞

1.炎日薄茅上。(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2.遠罪豐家。(司馬光訓儉示康)

形容詞作副詞

微升古塞外,已隱暮雲端。(杜甫初月)

()省略

  由於說話的情境,或是由於上、下文可以把意思顯示出來,因此允許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省略。

舉例與說明:

1.(工之僑)獻之太常。(太常)使國工視之,(國工)曰:「弗古。」(太常)還之。→省略主語。

2.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省略賓語、主語。

3.(桃花源人)皆出酒食;(漁人)停數日,辭去。(陶淵明桃花源記)→省略主語。

4.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左傳莊公十年)→省略謂語。

5.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省略敘事句。

 

二、明初三大家

三大家

名號

生平

文章

著作

宋濂

1.字:景濂

2.諡號:文憲

3.世稱:潛溪先生

1.明初受朱元璋徵聘,任江南儒學提舉,後負責纂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為明初開國文臣之首。

2.明朝典章制度多出於宋濂、劉基、李善長之手。

3.晚年流放茂州,途中病死。

1.劉基推許為「當今文章第一」。

2.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家。

宋學士集

元史

劉基

1.字:伯溫

2.諡號:文成

3.封「誠意伯」

1.事明太祖,為明初開國功臣。

2.被明太祖譽為「吾之子房」。

3.明史以為「諸葛孔明儔也」。

4.晚年眼見胡惟庸把持朝政,憂憤成疾,被胡惟庸毒害而死。

文:和宋濂並稱。詩:和高啟齊名。

誠意伯文集

郁離子

方孝孺

1.字:希直、希古

2.諡號:文正

3.世稱:正學先生

1.師事宋濂。

2.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

3.受惠帝倚重,諮以國家大政。

4.靖難之變,燕王命其草詔,不屈,被誅十族而死。

篤守儒學,為文以明王道,文筆暢達,豪放雄健。

遜志齋集

 

◎文體:寓言

定義

「寓」,寄託;「言」,議論。寓言是一種具有勸戒和諷喻意涵的故事。諷喻寄託和故事情節是寓言的兩大元素。寓言之創作核心在於利用類比的思維,藉譬喻的寫作技巧,將原本要傳達的勸諫和哲理寄託在故事之中,發揮其寓意。

起源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論之。」(假託他人的言語,陳述自己的意思。)而在《莊子天下》亦有言:「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重言指的是為人所重視的言論,而寓言則是廣為傳達意念的工具。)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已具雛形,如:《莊子》、《韓非子》、《列子》、《孟子》

表現手法

中國寓言大多有著鮮明的特色,篇幅短小、情節生動而且寓意深刻。多以人為主角,主要在講人事,可分為哲理、勸戒、嘲笑、諷刺、詼諧等類。

結構

主要結構可分為兩:以故事為主要篇幅,以寓意為絃外之音;以故事為喻體,以寓意為本體。

流變

先秦

主要為哲理寓言,作品多見於諸子散文裡,用來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是中國寓言創作的第一高峰。在《莊子》、《孟子》、《韓非子》等書中皆有寓言故事為此時期的代表。

兩漢

主要為勸戒寓言,透過寓言故事宣導從歷史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在政治及生活上給予人們勸奉與警戒。劉向《說苑》、《新序》可作為代表。

魏晉南北朝

主要為嘲笑寓言,為中國寓言創作的過渡期。作品多散見於小說和散文集中。

唐宋

主要為諷刺寓言,是中國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峰。其中寓言對具體時事的諷刺性增強,抽象的哲理性則減弱。柳宗元〈捕蛇者說〉、〈蝜蝂傳〉、〈三戒〉(黔之驢、臨江之麋、永某氏之鼠)、蘇軾日喻皆是代表作品。

元明清

主要為詼諧寓言,以冷嘲熱諷為特色的寓言增多。劉基賣柑者言、〈司馬季主論卜〉、方孝孺指喻、錢大昕弈喻〉皆為著名作品。

    歷代寓言名篇

時代

作者/書目

著名篇章

先秦

《莊子》

〈不材之木〉、〈井底之蛙〉、〈庖丁解牛〉、〈東施效顰〉、〈相濡以沫〉、〈邯鄲學步〉、〈望洋興歎〉、〈越俎代庖〉、〈運斤成風〉、〈朝三暮四〉。

《孟子》

〈一傅眾咻〉、〈五十步笑百步〉、〈齊人之福〉、〈揠苗助長〉。

《列子》

〈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野人獻曝〉、〈夸父逐日〉、〈亡(ㄈㄨ)意鄰〉、〈高山流水〉。

《呂氏春秋》

〈荊人渡水〉、〈臭味相投〉、〈刻舟求劍〉、〈掩耳盜鈴〉。

《韓非子》

〈買櫝還珠〉、〈買履信度〉、〈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郢書燕說〉。

《戰國策》

〈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鷸蚌相爭〉。

兩漢

《淮南子》

〈塞翁失馬〉。

《漢書》

〈曲突徙薪〉。

魏晉南北朝

《晉書》

〈杯弓蛇影〉。

唐宋

柳宗元

〈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蝜蝂傳〉、〈種樹郭(ㄊㄨㄛˊ)駝傳〉。

蘇軾

〈日喻〉。

劉基

《郁離子》、〈賣柑者言〉。

 

課文探究

  閱讀框內文章之後,請說明:

(一)賣柑者和武將文臣的「欺」有何不同

(二)賣柑者回答劉基「欺」之質疑,卻言之鑿鑿時政,其意欲何在?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約250300字。

文字方塊: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剖其中,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巿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於子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托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劉基〈賣柑者言〉)

  【參考答案】

(一)賣柑者與武將文臣的「欺」,最大的差別在程度與影響力的不同。賣柑者欺騙的是一般市井小民,影響層面較少,且較易被揭穿;武將文臣欺騙的是整個國家百姓,是欺世,且人臣位高權重,一般人民很難揭發其欺世之舉。正如顧炎武說,「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正是這個道理。

(二)元末明初政治不安定外,言論亦不自由。因此劉基欲針砭當時政治,僅能採用此種以小見大的影射方式,於是設定賣柑者一人,假託情境,實則譏諷朝廷大官。此外,寓言的另一特色即是藉由說故事的方法,更能引導讀者思考,擴大想像空間,以削弱論辯說理的嚴肅。

 

 

作文

寓言新編。

1.請同學選取一則寓言故事為藍本,發揮創意加以改寫。

2.故事情節與寓意缺一不可,情節力求簡明扼要,所寄託之意或於篇前論述,或於篇末點明,或藉由情節、對話呈示。

3.長短不拘,唯首尾須完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