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先參酌用法 http://sk1492.pixnet.net/blog/post/245937160-%E4%B...

與陳伯之書                  丘遲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一、請敘述與陳伯之書的寫作背景。

答:

二、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讚美陳伯之志向遠大?

答:

三、對於陳伯之昔日「棄齊投梁」,後來卻「叛梁逃魏」,丘遲有何看法?

答:

四、丘遲如何幫陳伯之開脫當初背叛梁朝的罪過?

答:

五、與陳伯之書中,丘遲以哪兩個古人事例說明梁朝君主寬大為懷,不念舊怨?

答:

六、丘遲以何事作為梁朝對陳伯之寬大為懷的具體實證?

答:

七、丘遲如何描摹梁朝為官的情形?與陳伯之效命北魏有何不同?

答:

八、為了勸陳伯之投降,丘遲以哪兩個君王的史實威嚇陳伯之?

答:

九、對於北魏竊據中原,丘遲有何看法?

答:

十、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以具體事物來形容陳伯之身處北魏的危險處境?

答:

十一、在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如何對陳伯之動之以情?

答:

十二、丘遲如何以四方蠻夷向梁朝納貢稱臣的作為勸降陳伯之?

答:

十三、丘遲如何在與陳伯之書中善用對比技巧?

答:與陳伯之書中,丘遲以對比的手法巧妙交織,使言情動人,說理透闢,文始即凸顯了「燕雀」與「鴻鵠」志向小、大的對比,繼而又以陳伯之在梁朝「開國稱孤」和降魏後的「奔亡之虜」,作出昔壯、今劣的對比;為了顯現南朝君王的寬宏大量,即拿朱鮪、張繡與陳伯之所犯的罪過做大小對比,以泯除陳伯之叛梁後的不安;並以梁朝功臣名將「佩紫懷黃」的情況,與陳伯之為北魏「靦顏借命」作對比,意在喚起陳伯之對處境的不滿與不安,促使他產生棄魏投梁的念頭;文終再以聲勢壯大的梁朝與負嵎頑抗的北魏作強弱對比,希望陳伯之做出有利於己的明智決定。總之,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運用多種對比技巧,撼動陳伯之的心靈,引之做出歸附梁朝的決定,達成勸降的目的。

十四、與陳伯之書是篇駢文,文中有許多對偶句,試加以分析。

答:駢文的寫作,多用對偶句,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卻能加以變化,如史記陳涉世家云:「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丘遲適當變化原句,寫成「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使之饒富對偶之美,句中一反一正,一抑一揚,對比說明胸懷大志的非凡抱負。再如「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寫文官在朝效力,武官在外奔馳,內、外相合,正可描繪出「功臣名將,雁行有序」的臣將陣容與烜赫聲勢。若從對偶句型上看,文中句式多以四、六句為主,勻稱和諧,其中「開國稱孤」、「朱輪華轂」、「赦罪責功」、「功臣名將」、「佩紫懷黃」、「乘軺建節」、「明德茂親」等屬「當句對」。「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繫頸蠻邸,懸首藳街」、「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弔民洛汭,伐罪秦中」屬於「單句對」。屬於「隔句對」者有「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這些對偶句讀來音韻鏗鏘,抑揚頓挫,具有音樂美及和諧的節奏感,毫無一般駢文流於雕鏤複沓的缺點。

十五、請加以分析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所運用的勸降技巧。

答:與陳伯之書中,丘遲勸降陳伯之有幾個重點:提醒陳伯之辨明是非,讚揚陳伯之昔日棄齊投梁的「是」,斥責今日叛梁投魏的「非」;曉以利害,分析降梁立功將會得到封賞的「利」,與執迷不悟將會身敗名裂的「害」;明之以大義,以「異類」、「北虜」說明華夷之分,暗寓不事異族的深意;動之以情,以江南春景、親戚安在等觸發陳伯之的思鄉之情;威之以勢,強調北魏滅亡在即,勸陳伯之看清事實,把握歸降良機。全文能夠妥善照會陳伯之的處境、心境,不盛氣凌人、咄咄逼人,反而言辭誠懇,處處為人著想,深入剖析事理、宣示大義,詞語婉轉而氣勢充盈,使悍將幡然來歸。

 

【教學資料】

◎「書」體概說

分類

奏議類

書牘類

緣起

1.    戰國以前統稱臣下向君主陳請、奏論之文書,也稱「上書」、「上奏」、「奏書」。

2.    秦以後稱為「書」,或曰「奏」。

1.    或朋友之間互訴心事,交流情感。

2.    或擴大題材,暢論時事。

3.    或自薦長才,表明己志。

功能

屬「上行公文」,有固定的套語、辭令。

屬私人之間信件往來,情感交流之用。

性質

應用文。

應用文。

別稱

上書、奏書。

書札、書簡、書牘。

名篇

1.    樂毅〈報燕王書〉

2.    李斯〈諫逐客書〉

1.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2.    曹丕〈與吳質書〉

3.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註】劉勰《文心雕龍‧書記》曰:「詳總書體,本在盡言。言以散鬱陶,託風采,故宜條暢以任氣,優柔以懌懷。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論及書信的源流及創作技巧,大意是說:書信體的目的本在於充分表達內心的語言,並用以抒散鬱結積聚的情懷、賅括個人的風神和文采。因此,文字要條理暢達的表現自己的才氣,意境上要安適寬舒的保持內心的愉悅,使文辭明暢而風致舒緩,把自己的心聲從容的酬答給對方。由此可知,書信可以敘事,可以說理,可以言情,可以抒懷。

 

◎「書櫝類」名篇舉隅

篇名

作者

主旨

〈與吳植書〉

魏曹丕

1.    建安二十三年,魏國瘟疫蔓延,建安七子多人病故,曹丕藉本信表達對於故友之思念。

2.    文中亦評論建安七子之文風優劣。

3.    主張文學應與文人道德相襯。

〈與韓荊州書〉

唐李白

1.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於襄陽謁見韓荊州。藉本信表達己為值得拔薦之材。

2.    全文措詞得體,不卑不亢。

3.    文字清新俊逸,氣勢豪邁。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王維

1.    作者於終南山下的藍田別業,思念摯友而作。

2.    信首言思念友人,但不敢打擾,足見二人情誼。

3.    第三段以預言示現描寫春天景色,筆調鮮豔而清麗。

〈與元微之書〉

唐白居易

1.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白居易貶任江州司馬第三年,元稹亦貶至通州。作者思及二人遭遇,並苦於相隔萬里,作此書以慰藉友人。

2.    信中述錄三泰,以寬慰知己。

3.    文字平易自然,高華凝鍊。

〈上樞密韓太尉書〉

北宋蘇轍

1.    宋仁宗嘉祐二年,蘇轍考取進士後寫給樞密使韓琦之書信。

2.    表達對於韓太尉之崇仰與敬畏,申述求見之心。

3.    全文借賓形主,文氣秀潔。

〈答司馬諫議書〉

北宋王安石

1.    司馬光指責王安石的新政「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擾民」,王安石遂於熙寧三年回信答辯。

2.    信中逐條駁斥司馬光之批評,並明確表達堅定改革之意念。

 

昭明文選

編者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門下客。

別名

《文選》

內容

1.    先秦至南朝梁間一百三十位作家之詩、賦、文、辭賦、書、論。

2.    不選經書和子書,史部只選史論、贊、序等部分。

3.    按時代編排,共分為三十八類。

選錄標準

1.    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

2.    「以文為本」為其編纂特色。

3.    不選「經」、「子」之文,「史」僅取「論、贊」。

註解

1.    唐朝李善為之注;後有唐朝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等五人共同作注,合稱「五臣注」。

2.    南宋後,取李善注及五臣注合刻,稱《六臣注文選》。

3.    以李善注最為著名。

地位

1.    中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之詩文選集。

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置於集部「總集」之首。

 

燭之武退秦師和與陳伯之書之比較

 

燭之武退秦師

與陳伯之書

勸說背景

勸說者

燭之武

丘遲

勸說對象

秦穆公

陳伯之

時機

秦晉圍鄭,鄭國危急,燭之武臨時奉命冒險遊說秦穆公。

天監四年十月,梁武帝命臨川王蕭宏率軍北征,陳伯之屯兵壽陽與之相抗,兩軍交戰前夕,丘遲銜命作書勸降陳伯之。

勸說內容

說之以理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1.讚揚陳伯之昔日棄齊投梁的「是」,斥責今日叛梁投魏的「非」。

2.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為陳伯之當初叛梁解套。

3.以東漢光武帝、曹操既往不咎的寬宏事例,說明梁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以消除陳伯之的疑慮。

4.以「異類」、「雜種」、「北虜」說明華夷之分,暗寓不事異族的深意。

5.分析「梁強魏弱」的形勢:梁朝廣受天下納貢,聲威顯著;北魏正苟延殘喘,岌岌可危。

分化感情/動之以情

以晉惠公許秦穆公焦、瑕之地一事,分化秦、晉之感情。

以江南春景、親戚安在、廉頗吳起的事例,觸發陳伯之的故國之思與鄉關之情。

誘之以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秦國行李之往來,鄭國可供其乏困。

1.回顧陳伯之昔日投梁後的顯赫功績。

2.陳述現今梁朝文武百官飛黃騰達的情況。

喻之以弊

1.亡鄭,乃鄰(晉)之厚,君(秦)之薄也。

2.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必闕秦而取之。

強調北魏滅亡在即,陳伯之身處「魚游沸鼎,燕巢飛幕」的險惡局勢,若執迷不悟,將自取滅亡。

勸諫結果

 

成功

成功

 

課文深究

【說明】 閱讀框線內丘遲〈與陳伯之書〉文字,請闡釋下列問題:

()作者提出的勸降技巧為何?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若你是陳伯之,丘遲信中的論點,哪一項最能打動你心?

   答案需標明()(),分列書寫。文長合計約200-250字。

【範文】

()丘遲採「動之以情」策略,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美景,使故鄉景致歷歷在目,讀來令人涕淚滿襟,歸鄉之情盈溢滿懷。更以廉頗「思趙將」、吳起「泣西河」的典故,激發陳伯之思念故國的情緒。「將軍獨無情哉!」一語,更令人一掬思鄉之淚,在在喚起陳伯之的故國之思與鄉關之情。

() 率眾叛逃圖謀的即是顯赫的權勢,故「誘之以利」最能成功收服我心。丘遲言明歸附梁朝的臣子,享有優渥榮寵。倘若梁武帝能允諾既往不咎,保我世世代代榮華富貴,坐享高官厚祿。我便願意幡然悔悟,攜眾歸降。

 

 

作文

情境遊說文:若你有位同學由於外務過多(社團活動、追求女友、打電玩、打工……),以致荒廢功課,期中考到來,他告訴你:正打算作弊以免被當。此時身為好友的你,該如何勸諫遊說他「不要作弊

自訂題目,編寫遊說之辭,段落須清楚,主旨須正確,可從「說之以理、「曉以利害及「動之以情等方面著手論述,文長約600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耿樹民 的頭像
    耿樹民

    小小翻轉教室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