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義慶(世說新語選)作者課文補充講義        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請閱讀以下三則世說新語的文字,判斷其分別出自哪一門。

參考選項:

(A)德行(B)言語(C)政事(D)文學(E)品藻品評人物(F)雅量(G)任誕任性放縱(H)忿狷憤恨急躁

1.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捨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人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2.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由此推之。」

3.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音ㄎㄨㄣ,褲子)衣,諸君何為入我中?」

*語譯:

1.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個人想跟他們一起走,華歆感到為難。王朗說:「所幸船上還算寬敞,多一個人有何不可?」後來賊兵快追上了,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原本我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他的託付,怎麼可以在危急的時候拋棄他呢?」於是仍然帶著他一起逃難。後人就以這件事評定華歆、王朗兩人的高下。

2.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兄弟三人一同前往拜訪謝安,徽之、操之多談俗事,獻之只是問候而已。他們離開之後,在座客人問謝安說:「剛才那三位兄弟中,誰最好?」謝安說:「小的最好。」客人問:「怎麼知道呢?」謝安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由這句話可以推想而知。」

注:「王黃門」指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仕至黃門侍郎。操之、獻之分別為王羲之的第六、七子。

3.劉伶常常恣意喝酒,不拘禮法,有時在屋子裡脫衣裸體,別人看到了就譏笑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做房屋,房屋當做褲子,各位為何跑進我的褲子裡呢?」

 

小問:

1請簡述魏晉時代玄學清談之風盛行的原因?特點?你認為這些原因及特點為何會形成?說說看!

2世說新語是筆記體,何謂「筆記體」?有何優缺?在史學上有何貢獻?

3作者劉義慶是皇族,從以下之介紹你看到其個性的形成與小問1有何相關?

【題解】

寫作背景

魏晉時代,玄學清談之風盛行,這種風氣實源於漢代的清議。漢代提倡郡國舉士,注重評選,因此當時就有品藻人物的風氣。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以世家作為選拔官員的依據,更助長了士族階層的形成。晉室建立,士大夫因政局多變、社會動盪,對現實感到失望,故轉而研究玄理,好談清靜玄遠之說,稱之為「清談」或「談玄」;內容以老、莊、易經思想為主,故也稱為「談三玄」。這些士人標榜超脫,崇尚虛無,專門談論玄理,曠達放任。經由統治者的提倡,玄學清談風氣大為盛行,貴族子弟競相仿效,因此助談之書大興,世說新語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

  這段中國政治社會與學術思想最為多變的時期,主要有幾項特點:

1.政治上

  從東漢末年至東晉結束,短短二百多年間,政權遞嬗頻繁,戰禍不斷,不但人民生活困苦,人口銳減,讀書人也因黨派對立、謀篡連連而遭到迫害,如漢末的黨錮之禍誅殺了數百名讀書人;三國時孔融、楊脩被曹操所殺;魏晉時何晏、嵇康、陸機、潘岳、郭璞也因得罪在位者而被殺。因此,求仕進不再是讀書人唯一的道路,傳統的價值在此起了變化。

2.思想上

  因政治社會的變動,遵循傳統儒家價值的文人屢屢遭禍,士人們漸漸不願碰觸現實,轉而崇尚虛無玄遠的老莊之學或佛家思想。因此,魏晉清談之風大盛,世說新語即是這種風氣下的產物。

3.文學藝術上

  極力追求純粹的美感。中國歷代文學大多以反映現實為務,魏晉時期因政治黑暗,士人好玄談,對國家、現實的關注只能轉而對自我精神上的追求,故世說新語中的人物形象、性格、作為,甚至文字的描寫技巧等,往往都強調美感的呈現。

世說新語簡介

作者

劉義慶招集門下客撰寫而成

性質

為筆記體,以志人為主

文字

流行口語,簡約玄淡,反映當時清談風格。文字清俊簡麗,含意深遠

異稱

原名世說,梁陳以後,或稱世說新書。「世說新語」之名,最早見於唐代劉知幾史通一書

內容

記錄漢至東晉末年二百年間名士言行軼事,一千一百三十餘條

注本

梁朝劉孝標注

分類

1.分為三十六門。前四門以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起始

2.可分四大類:

(1)描寫名士的道德修養,包括德行、方正、自新、賢媛諸門

(2)描寫名士的才能秉賦,包括言語、政事、文學、捷悟、夙慧、術解、巧藝諸門

(3)描寫名士的情感個性,包括雅量、豪爽、傷逝、任誕、簡傲、假譎、儉嗇、汰侈、忿狷、讒險、惑溺諸門

(4)描寫名士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包括識鑒、賞譽、品藻、規箴、容止、企羨、棲逸、寵禮、排調、輕詆、黜免、尤悔、紕漏、仇隙諸門

價值

1.為我國重要的筆記小說,開後世說部之先河

2.與左傳、戰國策合稱中國三大說話寶典

3.魯迅曾讚言世說「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特色

1.為魏晉玄學清談的產物

2.用人物語言塑造人物形象,是以口語志人的筆記小說

3.隋書將之列於子部小說家

筆記體

  南北朝時因崇尚駢儷之文,故將文學形式加以區分:注重詞藻,講究聲韻、對偶的文章稱為「文」;而信筆記錄的散行文字稱為「筆」,形式長短自由,記敘隨宜。後人因此便將零星瑣碎的隨筆、雜錄統稱為「筆記」。

1.分類:

(1)小說故事類,即所謂「筆記小說」。多述仙佛鬼怪等奇聞軼事,常以「傳」、「志」、「記」、「錄」命名,如列異傳、博物志、搜神記、幽明錄等。

(2)歷史瑣聞類。主要是記歷代野史、掌故見聞等。

(3)考據辨證類。大致為讀書隨筆、札記心得等。「筆記」的特色,就內容言,主要在「雜」,不拘類別,有聞即錄。

2.功用與價值:

(1)形成文學上的特殊文體。如記錄奇聞軼事的筆記小說,大多具有行文簡潔流暢、觀察入微、想像力豐富等特點,成為後世戲曲、通俗文學藉以發揮的創作依據。

(2)成為史學上的補充資料。歷代筆記中許多具體詳盡的記載,往往不見於官修史書,藉由不同資料的相互比對,有助於後人釐清事件背景與事實真相,對歷史人物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3)作為知識上的豐富寶庫。

3.缺點:

(1)多帶有迷信、神怪色彩。

(2)所敘事件往往真偽雜揉,難以分辨。

(3)多數作品編排雜亂,缺乏系統。

(4)引用書證,往往只憑記憶,或任意刪改原文,常有錯誤。

因此,閱讀此類作品時必須以理性加以分析,仔細明辨、去偽存真,方能有助於理解真相。

*筆記小說

時間

魏晉時開始發展

體裁

文言文短篇,逐條筆記,為文人隨筆記錄之作,情節單純

內容分類

志人

記載名人言語與軼事為主,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

志怪

記述鬼神靈異之事為主,如:曹丕列異傳、劉義慶幽明錄與宣驗記、王嘉拾遺記、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陶潛搜神後記

【作者】

生平經歷

1.文才為宗室之首,深受重用

  劉道憐無才能,不受劉裕重視,劉義慶的兄弟也都平庸無學識,因此劉義慶從小就受武帝劉裕的賞識,行軍作戰都常把他帶在身邊。劉裕篡晉後,劉義慶即襲封為臨川王;而劉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對他也頗為器重,據說每次要寫信給劉義慶,文詞上都必須留意斟酌。

2.留心吏治,廉潔親民

  劉宋開國後,劉義慶即平步青雲,因劉裕篡晉,首開篡位之風,故劉宋宗親互相殘殺之事,相繼而起。劉義慶憂心自己捲入皇室爭鬥中,故自請外調。劉義慶在荊州八年,屢次上表舉薦人才,留心吏治,對於轄下官員親老未隨在官舍者,每年有五名可以返家省親。宋書本傳上稱其「為西土所安」。加上本性謙虛廉潔,到任、去職時之饋贈皆不受,頗有好評。

3.同情堂兄,險遭猜忌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改隸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在朝中輔政的彭城王劉義康得罪文帝被貶,代替劉義慶出任江州刺史,兩人在江州治所豫章(今江西南昌)相見哭泣。宋文帝聽說劉義慶同情彭城王,心中不悅,將他調回京師。劉義慶知道得罪皇帝,心中恐懼,所幸文帝並未多加責怪。

4.性情簡素恬淡

  宋書本傳說劉義慶「為性簡素,寡嗜欲……受任歷藩,無浮淫之過」。又說他少時善於騎馬,年長後有感於世路艱難,而且當時學習騎馬常被認為在政治上具有野心,因此他後來就放棄了這項嗜好。而每次到任、離任,所有地方上的饋贈一概不收,除了是本性簡素使然外,也應該與當時宋文帝對宗室諸王與臣子的過度猜忌有關,故劉義慶更加小心謹慎。

5.晚年奉佛,有迷信思想

  劉義慶晚年奉養沙門,鑽研佛理,深信輪迴鬼神之說。元嘉二十年,劉義慶在廣陵染病,有一天看到白虹貫日(日暈),這種天氣異象在古代被視為凶兆,劉義慶心中隱隱不樂。又有一天一隻野鹿跑進府中,讓他心中更是忌諱,便堅持請求回朝。次年就病逝京中。

理念與成就

1.寫作理念

  劉義慶在編纂世說新語的態度上,是有其理念的。對於當時人物的言行,他自有看法與解讀,並將其融入於世說新語中。綜觀世說新語裡所記載的人物,不難發現,其對東漢末名士,大都是歌頌或讚賞的;對魏、晉的清談家則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總括而言,他還是依據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標準來評價人物。

2.寫作特色與成就

  劉義慶的詩文多不存,由他主持編撰之書籍多為筆記小說或人物傳記,代表作世說新語最為後世所重,其創作特色與成就可歸納如下:

(1)幫助後人了解魏晉時期士人的生活思想,具有豐富的史學價值。

(2)文字簡鍊,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勾勒出事件輪廓或人物的精神面貌。

(3)善用對比、形象化等文字技巧,將人物刻劃得細膩生動。

(4)創造許多名言雋語,豐富了日常使用之語彙,如:漸入佳境、坦腹東床、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等等。

(5)書中許多故事成為後世詩詞的典故,以及小說、戲曲的素材。

【課文與注釋】

一、長安日遠

第一段:此則藉晉明帝對「長安何如日遠」同一問題的先後回答不同,表現其聰慧。而其答案背後更具有提醒群臣恢復故土之深意。

段析:此則記述晉明帝早年即聰明穎悟的故事。年幼的明帝所見雖皆為同一太陽,卻因不同的時機、場合而有「日遠」、「日近」的相異回答。前者乃因當時眼見「潸然涕泣」的父王,體念其一片思念故國之心,故而道出「日比長安遠」的安慰之語;後者卻在面對朝廷群臣時,以「舉目見日,不見長安」沉重之語提醒群臣勿偏安江左。

居然

居然

 

剛才居然沒有提起此事,大約是不追究的了。(文明小史第二回)

 

1.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世說新語賞譽)

2.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二、王子猷夜訪戴安道

段:此則主要記敘王徽之隨性而為的行徑。文中最能展現其真性情之處便在「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兩句,充分反映當代名士的瀟灑人生態度。全文緊扣一「興」字,展現了王徽之的曠放。

段析:此則以王徽之的行事刻劃其不凡的生活品味與隨性自適的風格。首先描寫棄官歸隱於山陰的王徽之在大雪深夜醒來,獨自品酒賞雪,沉醉於此股雅興之餘,突然興起了探訪戴安道的念頭,便連夜乘船前往。但到了戴宅門口,心境已變,便即駕舟而返,一句「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不僅給後世留下王徽之「何必見戴」的瀟灑身影,也道盡了魏晉名士行事不求功利目的之率性天真。

1.山陰:

地理上、地名中的「陰」和「陽」:古代,人們根據日照現象,稱山南水北為「陽」,稱山北水南為「陰」。在中國的地名中有許多第二字是陰或陽的,通常這些帶陰陽的地名,前一字是指依傍的山或水,後一字是指出其位置:如「衡陽」即是指位於衡山之南面;「洛陽」是指位於洛水北面;「江陰」在長江的南面,「華陰」在華山之北。

2.左思招隱詩:文選卷二十二收左思招隱詩二首。

其一:(藉尋訪隱士表達對歸隱生活的羨慕。)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其二:(寫自己的歸隱之志。)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弱葉棲霜雪,飛榮流餘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語譯:

其一:

  手持細枝為杖,走在荒蕪的路上去尋訪隱士,這條路彷彿自古至今都阻絕不通,沒有人跡。山巖裡沒有房屋建築,似乎杳無人跡,卻有琴聲從山中傳來。白雲盤據在山北,紅花開滿山南的樹林。清泉在明淨的石上流淌,小魚在清澈的水潭中浮游來去。不必有人為的音樂,山中的流泉就會發出清妙的聲音。何必一定要放聲歌唱?風吹過灌木叢時自然會有悲吟聲。山中有秋菊可以兼作糧食,有幽蘭可以交錯佩戴在衣襟上。到這裡,雙腳已經走累了,姑且丟了髮簪,遠離俗塵吧。

其二:

  開始經營東山的廬舍,果木已經自然成林了。眼前井中有清冽明澈的泉水,可以讓人神清氣爽。竹柏一派青翠,在寒冬中特別引人注目,表現出堅忍不凋的本性。細葉上停著積雪,落花上有流動的水滴,在寒冬中別有一番清幽的生趣。人無法長久享受官位爵祿,隨著君王的好惡而會有貶謫與晉升的際遇。做官就會產生俗務的煩勞牽絆,辭官隱退就可以除卻俗世的塵埃。如果像柳下惠、少連那樣降志辱身以居官,豈非我的屈辱?如果像伯夷、叔齊那樣潔身自好,豈非合於我所追求的仁?兩者相較,就該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歸隱東山,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

注釋:

1餱糧:乾糧。

2惠:即柳下惠,又稱柳下季,他曾做過魯國大夫,是位有德重禮的正人君子,因三黜不去、正直誠實、坐懷不亂的美德而為人稱頌。(1)三黜不去:他十分堅守自己的做人原則,曾被先後罷免三次。(2)正直誠實:史書中還曾記載有柳下惠正直誠實、堅守做人原則的故事。當時齊國要攻打魯國,想要搶奪魯國的寶鼎,魯莊公捨不得,於是送去一假鼎冒充。齊國國君懷疑是假的,說:「只有柳下惠說這個鼎是真的,我們才相信。」魯莊公便派人找來柳下惠,想讓他來幫自己圓謊,柳下惠說:「您視寶鼎為珍寶,我視正直誠實為珍寶,要毀滅我的珍寶來保住您的珍寶,這樣的事我做不到。」最後魯莊公無奈,只好將真鼎送到了齊國。

(3)坐懷不亂:柳下惠有一次遠行,夜宿在城外,有一女子前來投宿。當時天氣寒冷,柳下惠怕女子被凍死,於是讓其坐在懷中,用棉衣蓋住給其禦寒,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之事。這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這個故事在現存的西漢初年的史籍中已有記載,一直被後人視為男女相處方面的道德典範。

孔子認為柳下惠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禮制,是位道德高尚、重禮守禮的君子,對他讚賞有加,孟子也稱其為「聖之和者」。

3連:少連,周代東夷人,事跡不詳。論語微子:「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魏徵述懷)

 

科舉不第,棄文就武。(水滸傳第四十一回)

 

1.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2.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一會兒就知道了。

 

就剩下這一個了。

代詞,此、其。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就事論事。

連詞,表承接、選擇、讓步等關係之詞。

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宿

宿

ㄙㄨˋ

住宿。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論語微子

停留。

孝文寤於兵之不可宿。(漢書韓安國傳

 

宿怨、宿憂。

 

宿醉、宿酒。

前世的。

宿緣。

 

靈帝宿聞其名。(後漢書劉陶傳

供休止的處所。

宿舍。

 

星座。

1.天有列宿,地有宅舍。(王充論衡

2.星宿。

 

計算夜的量詞。

1.經宿方至。

2.商議已定,一宿無話。(紅樓夢第四十八回

三、卿卿我我

段:此則表現出妻子對丈夫的真情,但以時人眼光評斷卻不盡符合當時禮俗。

段析:此則記載王戎寵愛妻子,聽任其妻稱呼他為「卿」的故事。我們由此則敘事見到一位熱情真切不矯飾的女性,不依常規,不畏時人的批評,堅持自己對親愛夫婿的稱謂。看她「親卿愛卿,是以卿卿」回答得何等自然親切;尤其後一句「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更是說得何等義正辭嚴及理直氣壯!如此一則「卿卿我我」的夫妻恩愛故事,在中國古代向來男尊女卑、嚴守禮教的婚姻世界裡,格外顯得凸出,讀來情味盎然。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一、長安日遠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長安日遠一文中,晉元帝聽人說洛下消息,為何流涕?

 

2.「長安與日孰遠」之問,明帝第一次的答案是什麼?你認為他如此回答的原因何在?

 

3.長安日遠一文中,元帝第二天宴集群臣,重提此事的目的何在?

 

4.長安日遠一文中,明帝第二次的回答異於前者,他所持的理由為何?試想他如此回答有無特殊用意?

 

5.長安日遠一則歸於夙慧,可見夙慧篇之主角具有什麼樣的特質?試以晉明帝為例說明之。又,「夙慧」與「捷悟」、「言語」有何分別?

 

二、王子猷夜訪戴安道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6.王子猷為何夜訪戴安道?試說明其情境。

 

7.王子猷夜吟左思招隱詩,可見他的性格、心志何屬?

 

8.王子猷乘船,經宿方至戴家,為何不入內造訪?

 

9.魏晉名士行徑,在王子猷身上可見一斑,試以此篇文章為例,說明「名士」之特質。

 

三、卿卿我我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0.為什麼王安豐對妻子稱呼他為「卿」而感到不高興?

 

11.在王安豐妻子的回答中,試說明她的理由為何。

 

12.由本課三則故事,請歸納分析各篇之內容與寫作特色。

 

本文中,「常卿安豐」與「婦人卿婿」二句中的「卿」字,皆為名詞轉動詞用,意為「稱呼王安豐為卿」。以下其餘「卿」字之用法與意義如何?

 

第一個卿字

第二個卿字

親卿愛卿

 

 

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

 

 

誰當卿卿

 

 

【教學資料】

修辭文法小教室

雙關

  一語同時關涉、照顧到兩種不同事物或兼具兩種意涵的修辭技巧,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構成雙重意義,稱為雙關。

類別

定義

舉例與說明

諧音雙關

一個字除了本字所含的意義

外,又兼含另一個與本字音同或音近字的意義。

1.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中國時報新聞標題)「進士」即雙關「       」。

2.乘風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四時歌)「芙蓉」──夫容;「蓮」──「      

詞義雙關

一個詞在句中兼含兩種意思。

1.人一到西非,氣氛就有點不同。團中有人自我解嘲的說:「漸入差境。」因為以往所到各國都是非洲的黃金地帶,此後要開始嘗試非人生活了。(郭敏學非洲七十日)「非人生活」雙關非洲人的生活及「                   」。

2.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杜牧歎花)「子」詞義「果子」,雙關「         」。

句義雙關

一句話或一段文字,兼具兩種意義。

1.舉目見日,不見長安。表面上,在建康(南京)抬頭只能望見太陽,而看不到長安,實際上,「                                  」。

2.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望洞庭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句義雙關「                                        」。

世說新語常見成語

成語

釋義

 

人在幼年時聰明敏捷,表現優良,長大之後未必能有所成就。(言語)

望梅止渴

                                                      (假譎)

 

指官員退職後,再度出仕。今亦用此語表示失敗後捲土重來。(排調)

新亭對泣

比喻懷念故國或感時憂國的悲憤心情。(言語)

七步成詩

                                                       (文學)

倒吃甘蔗

意謂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用以表示漸入佳境。(排調)

蒲柳之姿

                                                       (言語)

標新立異

本義是指能開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今多指故意做出新奇的舉動。(文學)

枕流漱石

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排調)

  )快婿

用以比喻女婿。(雅量)

倚馬可待

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文學)

絕妙好辭

形容極為佳妙的文辭。(捷悟)

詠絮之才

                                                        (言語)

難兄難弟

用以稱人兄弟才學品德均佳。後亦用以諷稱兩人為差不多的貨色,有貶斥的意味。(德行)

貌若潘安

                                                        (容止)

拾人(  

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文學)

代人捉刀

                                                          (容止)

吳牛(  

比喻人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驚懼害怕。(言語)

洪喬之誤

比喻書信寄失。(任誕)

管中窺豹

比喻所見狹小,未得全貌。(方正)

三十六門介紹

 

篇目

內容

舉例

1.

德行門

記載當時讀書人的內在修養與外在行為

管寧割席

2.

言語門

述說魏晉時人的慧言巧語

孔融小時了了、鄧艾口吃、滿奮吳牛喘月、支公好鶴、鍾家兄弟少有令譽

3.

政事門

記載當時為官者的行為操守風範

陳仲弓為太丘長、陶侃性檢厲

4.

文學門

收錄文章博學及清談的名士

曹植七步成詩、袁虎倚馬可待

5.

方正門

記載行為嚴正不倚的讀書人

陳元方答客問

6.

雅量門

記載當時度量寬大的人

王羲之坦腹東床

7.

識鑑門

記載當時的人辨明事情是非的言詞

曹操問劉備

8.

賞譽門

記載當時的人賞識讚譽的言詞

郭象口若懸河

9.

品藻門

評論當時人物文質能力高下

王獻之吉人之辭寡

10.

規箴門

記錄當時的人以忠正的言論相勸的故事

王衍舉卻阿堵物

11.

捷悟門

記當時人敏捷領悟的事情

楊脩絕妙好辭

12.

夙慧門

記錄當時年幼而聰明的人

晉明帝長安日遠

13.

豪爽門

記錄當時豪邁爽朗的人

王敦擊壺

14.

容止門

記載當時人儀容舉止的事情

何晏面如敷粉、看殺衛玠、曹操床頭捉刀

15.

自新門

記載改過自新之人的故事

周處除三害

16.

企羨門

說明仰慕德行和名望者

王羲之自喜媲美石崇

17.

傷逝門

記對死亡者的感傷

曹丕學驢鳴

18.

棲逸門

記載當時人隱居山林

嵇康絕交山濤

19.

賢媛門

記載有賢才的女子

王昭君不願行賄畫工

20.

術解門

記述當時人譬喻經道的事情

桓公主簿善別酒、羊祜折臂三公

21.

巧藝門

記載一些特別的技藝

顧愷之傳神阿堵

22.

寵禮門

記述當時人受到禮遇的事情

晉元帝引王導同座

23.

任誕門

記載當時人任性放縱不拘禮法的行為

王子猷夜訪戴安道、劉伶縱酒放達

24.

簡傲門

記述當時人疏散傲慢的行為

呂安題鳳

25.

排調門

記述當時人相互嘲笑戲弄的言語

郝隆曬書、謝安東山再起、顧愷之倒吃甘蔗

26.

輕詆門

記述當時人詆毀他人的言語

周伯仁唐突西施

27.

假譎門

記述當時人玩弄手段的事情

曹操望梅止渴

28.

黜免門

記述當時人被罷免的事情

桓公入蜀

29.

儉嗇門

記述當時人節儉吝嗇的事情

王戎有好李

30.

汰侈門

記述當時人驕縱奢侈的事情

石崇鬥富

31.

忿狷門

記述當時人憤怒急躁的行為

王藍田忿食雞子

32.

讒險門

記述當時人陰險殘害善良的行為

王緒數讒王國寶

33.

尤悔門

記述當時人的過失與災禍的事情

伯仁為我而死

34.

紕漏門

記述當時人錯誤疏略的事情

王敦食棗飲豆

35.

惑溺門

記述當時人心志迷亂而產生偏見的事情

王戎卿卿我我

36.

仇隙門

記述當時人因猜疑或不滿而產生仇怨的故事

潘岳白首同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耿樹民 的頭像
    耿樹民

    小小翻轉教室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