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非子選)作者課文補充講義          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對於寓言,你我耳熟能詳的當屬《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的名篇包括:

小羊和狼  龜兔賽跑  狗和影子  農夫和蛇  螞蟻與蟋蟀  烏龜和老鷹  狼來了  父親和他的兩個女兒

生金蛋的鵝  狐狸與葡萄  狐狸與白鸛  老虎的金手鐲  獅子與老鼠  老鼠開會  被同伴驅逐的蝙蝠

熊和兩個旅行人  北風與太陽  金銀斧頭˙˙˙

 

小問:請閱讀以下寓言故事並說明其寓意!

北風與太陽

北風太陽舉行一場比賽決定誰的力量比較強,能讓路過的旅人脫下斗篷。北風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緊。然而,當太陽溫暖地照耀時,旅人因為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

寓意:

狐狸與葡萄

一隻狐狸試圖去把長在樹上的葡萄藤上的一串葡萄拿下來,但試了多遍都不成功,於是就離開,並怨恨地說:「那一串葡萄是酸的!一點也不好吃!我才不希望吃到呢!」。

寓意:

熊和兩個旅行人

有兩個人一起旅行,在路上碰到一隻熊。其中一個人迅速地爬到樹上,躲在樹裏。另外一人不及逃走,只好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屏住呼吸;熊走上來,用鼻子 嗅他,嗅遍他的全身,因為熊不吃死屍,所以不久就離開了。熊離開後,樹上的那個人在樹上爬了下來,對另一人說:「熊在你的耳邊說了些甚麼?」那人回答: 「他給了我一個忠告,不要跟臨難捨友的朋友一起。」

寓意:

 

【學習重點】

  先秦諸子常透過寓言,或寄寓其哲學思想,或說明其學說主張。《韓非子》的寓言喜以小故事寄託大

道理,透過具體生動的事件,鮮明深刻的呈現其見解或主張。本課引兩篇寓言故事,〈齊桓公好服紫〉藉

由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的故事,清楚指出當政者應認清治國的職責與要務,並說明在上位者具有明顯的

表率作用,應慎於行止,國家才能平治,風俗才能淳美。〈買櫝還珠〉一文則以楚王詢問田鳩之語,引出

墨子學說「其言多不辯」的論點,提醒人君切勿為外在虛言所惑。兩篇文章皆舉譬精當,說理深刻,充

分顯現《韓非子》寓言的特色。

 

  • 小問:

在寓言各期發展與特色中可看出各時期寓言特色,請從時代背景思索並說明其形成的原因!

 

◎寓言概說

1.寓言:運用虛設的情節與隱喻的技巧,寓警世諷俗的深刻寄託。

2.手法:點明寓意的方式有許多種,或由故事中的人物道出,或作者直接評論,或借重名人發言,或增添一旁觀評論者,更有不揭示寓意而任由讀者自行領會者。

3.中國寓言各期發展與特色:

演變

先秦

先秦時期為中國寓言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寓言作品集中在諸子散文裡面,為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張服務,可稱為「哲理寓言」

兩漢

兩漢寓言的題材和手法大多因襲先秦,通過寓言來宣傳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上、生活上給人們以勸戒,可稱為「勸戒寓言」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為寓言創作的過渡時期,開後世諷刺寓言與詼諧寓言之先河,同時宗教對寓言創作的影響增大,百喻經等佛教寓言故事的翻譯與流傳,使中國寓言增添印度寓言的異域風采。

唐宋

唐宋時期是中國寓言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其特點是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可稱之為「諷刺寓言」

元明

元末明初及明中葉以後,寓言的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多,其中很多寓言可稱之為「詼諧寓言」

代表

作品

1.莊子:東施效顰、庖丁解牛、相濡以沫、邯鄲學步、鼓盆之戚、運斤成風、蝸角之爭、朝三暮四等。

2.孟子: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齊人之福等。

3.墨子:楚王好細腰等。

4.禮記:苛政猛於虎、不食嗟來食等。

5.列子:杞人憂天、愚公移山、韓娥善歌、野人獻曝、歧路亡羊等。

6.呂氏春秋:伯牙破琴、臭味相投、刻舟求劍、三豕過河等。

7.韓非子:彌子瑕、和氏之璧、三人成虎、濫竽充數、秦伯嫁女、買櫝還珠、郢書燕說、鄭人買履、齊桓公好服紫、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

8.戰國策:曾參殺人、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南轅北轍、鷸蚌相爭等。

9.柳宗元:羆說、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蝜蝂傳、捕蛇者說、梓人傳、種樹郭橐駝傳等。

10.郁離子:狙公、獻馬、趙人患鼠、良桐、靈丘丈人、詬食等。

 

請閱讀以下【題解】【作者】資料及參考書中九流十家思想簡介後回答小問!

 

1韓非從儒家中誰的思想擷取其所需求?儒家為何是理想性思想?法家為何是功利性思想?請說明原因!

2在資料中韓非用道家哪些思想?為什麼採用?用墨家哪些思想?為什麼採用?用名家哪個觀點?為什麼採用?

3回答以上提問後,請聯想看看為何韓非會採用各家思想為己用?請說說法家存在的功用有什麼?現今社會可用嗎?請舉例說明之!

【題解】

.思想體系

  韓非子的思想淵源,以法家思想為主,把儒、道的精神略作轉化,同時亦兼有墨家及名家思想的成分,形成了韓非子自成一貫的思想體系。

.散文特色

  韓非散文,歷來均有能抉剔世情、深入隱微而嚴峻峭拔、邏輯周延、條理分明、說服力強的讚譽。細究韓非的散文寫作,有如下幾個特色:1.善說故事、2.史識豐富、3.巧於設喻、4.長於批判、5.洞悉心理、6.推論縝密、7.排比對偶。

.寓言特色

  韓非子的寓言相當多,其寓言多採歷史故事,偶爾立足於現實,加上韓非洞徹人情世故,勇於批判諷刺,一般以為在先秦諸子寓言中,僅次於莊子寓言。而墨子、孟子等書的寓言數量不多,又雜於議論,並不獨立;到韓非子的儲說才將寓言結合在一起,既各自成篇,又有系統、有組織,其目的雖還是利用寓言來說服君主接受其學說,達到更高遠的政治目的,但其作法卻促使「寓言」成為獨立的文體。

 

【作者】

韓非思想與先秦各大家思想的承襲

()儒家

1.韓非與荀卿

承繼荀子性惡觀:荀子是純粹的儒家,他的學說與以往的儒家最大不同處,即是「性惡」說。荀子主張人性本有惡端,必經過教化約束,方可達於善,而教化的約束工具便是「禮」。其實禮和法是一體兩面的,「禮」是強調應積極去做的事,而「法」則是違反「禮」受到的處罰。荀子強調「禮法兼治」,但仍不出儒家之「王道」思想。韓非欲救韓之弱,深知禮義難以救急,故揚棄了「禮」的迂緩,而強化了「法」的效率,將儒家有約束性的禮,一變而為法家的法條,以求約束力的加強,於是便脫離了儒而轉為法了。

  韓非出於荀卿門下,由於時代遽變,宗法制度受到考驗,過去儒者所強調的道德禮義已漸漸失去效用;改革派倡議以客觀、平等而又具體的「法」來維繫社會的安定。荀卿是由儒轉法的橋梁性人物,荀子屢以禮義和法度並論,又有重刑與尚功用的主張,都對韓非產生了啟引的作用。荀、韓的相似之處,大都在於荀學的法家成分,韓非進一步而又有新的推展。

.韓非思想與儒家思想比較:先秦諸子中,以韓非的思想與儒家差異最大,甚至可說處處相反:

儒  家   理想性

韓  非   功利性

性善

性惡

尊古,法先王

薄古,法後王

尚賢、尚智

重勢、重位

重視仁義,主張德治、人治

反仁義、德厚,主張法治

重德輕利

唯力與利是尚

相信不變的「常道」

堅信「時移則世異,世異則事異」

()法家

  韓非融會了法家理論的精華,集法家之大成,主張法、術、勢並重。

()道家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明言: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已點明了韓非子和道家的關係密切。韓非子中的揚權:「執一以靜。」把老子的放任無為,運用為高明的控制手段;主道提及:「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展現了尊君卑臣,臣下戰慄恐懼、不敢為非作歹的效果。慎到是由道家轉入法家的關鍵人物。道家摒棄賢智巧慧,是希望讓民眾純樸無爭;韓非子所論卻和慎到主張一樣,是藉智巧的否定,以便推出尚法任勢的理論。所以,韓非子是融合黃老道家的一套理論,又進一步加以轉化,增強了法、術、勢各項論點,而以法家的姿態出現的。

()墨家

  墨家論法,大倡功利、實用的觀點,和韓非子一致;墨家談「尚同」,取法於天子,與韓非子的尊君貴法相近;墨家主張廣設耳目,讓百姓無所隱瞞,與韓非子的察姦、獎勵告姦相似。墨家倡行「兼愛」,打破貴賤親疏之別,與韓非子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精神一樣。墨家倡導「兼相愛,交相利」,基本的立論是從人性自利觀出發,和韓非子設論略似,只不過墨子比韓非子更積極、更理想化罷了。

()名家

  名家講究名實之辨,以邏輯理論見長,對諸子都有或大或小的影響。就韓非子來說,循名責實的原則運用到考核官吏上,評論家都認為是韓非子學說的不朽貢獻,這方面的理論占相當龐大的篇幅,韓非子受名家影響也不小。

 

 

一、齊桓公好服紫

【課文與注釋】

第一段:齊桓公偏好紫衣,引起全國仿效,布價因此狂飆。

◎段析:以春秋五霸的齊桓公作為寓言的主角,利用齊桓公偏好紫衣,引起全國仿效,引發「五素不得一紫」的故事,鮮活的刻劃出上行下效的負面效應。

課文補注

  • 「一」國盡服紫:(         
  • 一國「盡」服紫:(         
  • 當「是」時也:此。

修辭

  • 齊桓公好服「紫」:借代/指(         )、轉品(形→名)。
  • 五素不得一紫:映襯。

文意

  • 一國盡服紫:全國趨之若狂的仿效。
  • 五素不得一紫:紫色絲綢價格狂飆。

 

第二段:齊桓公向管仲請教,管仲建議齊桓公改穿其他顏色的衣服,並說自己討厭紫色的氣味。

◎段析:齊桓公憂心自己行為所引發的不良現象,遂向管仲請教解救之道;管仲並不說大道理,只建議齊桓公改穿其他顏色衣服,並說自己討厭紫色的氣味。

課文補注

  • 桓公患「之」:代詞,即(                                
  • 寡人:我,皇帝自稱。與「朕」、「孤」同。
  • 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止。
  • 君欲止「之」:代詞,指(                                
  • 諾:好。

修辭

  • 「寡人」好服紫:借代/(                ),為國君、諸侯自謙之詞。
  • 寡人好服「紫,紫」貴甚:頂針。
  • 紫貴甚:倒裝/原句為「紫甚貴」。
  • 何不試勿「衣」紫也:轉品(名→動)。
  • 謂「左右」曰︰借代/指左右之侍衛近臣。

文意

  • 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以身作則,想要正人,須先正己。

ㄜˋ

罪過、不良的行為。

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三國志諸葛亮傳)

不善的、壞的。

惡形惡狀。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ㄨˋ

 

吾甚惡紫之臭。

 

 

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墨子兼愛)

 

反胃想吐。

嚴貢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時頭暈上來,兩眼昏花,口裡作惡心,噦出許多清痰來。(儒林外史第六回)

ㄒㄧㄡˋ

 

吾甚惡紫之臭。

ㄔㄡˋ

難聞的氣味。

口臭。

 

遺臭萬年。

 

第三段:以郎中莫衣紫、國中莫衣紫以及境內莫衣紫,寫上行下效之速。

◎段析:以誇張的筆法,形容上行下效的快速。現實世界,當然不可能有此成效,這便是寓言略帶誇張的技巧與特色。

課文補注

  • 於「是」日:此。

修辭

  • 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層遞、誇飾、類疊。

文意

  • 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形容上行下效的快速。

ㄕˋ

 

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

舒服、自得。

舒適。

 

子適衛,冉有僕。(論語子路)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請舉現今例子說明

1.齊桓公好服紫,造成了什麼問題?

 

2.齊桓公好服紫中,由何句可知人們對於紫衣趨之若狂?

 

3.齊桓公好服紫中,對於齊桓公的提問,管仲如何回答?

 

4.齊桓公好服紫中,齊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議後,其結果如何?

 

5.齊桓公好服紫一文,揭示了什麼樣的道理?

 

 

二、買櫝還珠

【課文與注釋】

第一段:以楚王問田鳩之語,引出墨子學說「其言多不辯」的論點,並開啟下文。

◎段析:以楚王的發問引出議論的主題。可以看出韓非善用對話,並以故事說明事理。

課文補注

  • 墨子「者」:語助詞。

修辭

  • 其身「體」則可:轉品(名→動)。

辨析

身體

身體

 

其身體則可,其言多不辯。

人的軀體。

我找了一個較能避風處,將身體靠在岩石上。(陳列玉山去來)

 

第二段:田鳩舉秦伯嫁女和楚人鬻珠的故事作比喻,使議論更加具體。

◎段析:以「秦伯嫁女」和「買櫝還珠」這兩個例子,說明本末倒置、取捨失當的後果――「愛其妾,而賤公女」、「買其櫝,而還其珠」。

課文補注

  • 「為」木蘭之櫝:做。

注釋補注

6文嬴:文嬴為秦穆公的女兒,之前嫁與晉惠公太子圉為妻,後圉逃回晉國,為晉懷公。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入秦,秦穆公再將文嬴嫁給重耳為妻。

10木蘭:本草綱目:「狀如楠樹,皮甚薄而味辛香。……樹高數仞……木蘭樹雖去皮,亦不死。」

修辭

  • 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轉品(名→動)。
  • 至「晉,晉」人愛其妾:頂針。
  • 而「賤」公女:轉品(形→動)。
  • 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排比。
  • 買其櫝,而還其珠:對偶。
  • 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錯綜(                 )。

文意

  • 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在事例之後加以評論,以點出段旨,並由此可見韓非詞鋒之犀利尖銳。

 

 

第三段:世人多重外表,反忽略內在實質的功用。為避免人們耽溺於虛華的文辭,忽略實際效用,故墨子之說「言多不辯」。

◎段析:指出時人言談迂闊、華而不實,世人耽溺於虛華的文辭,而忽略了實際效用的情形,以田鳩為墨子辯明「其言多不辯」,提醒國君不應被虛言所惑,本末倒置。

修辭

  • 今世之「談」也:轉品(動→名)。
  • 覽其文,而忘其用:對偶。
  • 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對偶。

文意

  • 覽其文,而忘其用:只看那文采的華麗,卻忽略它實際的功用。
  • 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點出本文之主旨,說明墨子「言多不辯」的特色。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請舉現今例子說明

1.買櫝還珠中,在秦伯嫁女的故事裡,秦伯如何為女兒準備嫁妝?

 

2.買櫝還珠中,秦伯的女兒嫁到晉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3.買櫝還珠中,田鳩如何評論秦伯嫁女這件事?

 

4.買櫝還珠中,在楚人鬻珠的故事裡,楚人如何裝飾盛珍珠的木匣?

 

5.買櫝還珠中,鄭人如何對待楚人的珍珠?

 

6.買櫝還珠中,田鳩如何評論楚人鬻珠這件事?

 

7.買櫝還珠一文中,藉由秦伯嫁女以及楚人鬻珠這兩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樣的道理?

 

 

 

◎【課後學習】先秦寓言延伸之成語舉隅

先秦典籍

成語

意義

篇章出處

莊子

 

春秋越國醜女東施模仿美女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醜。比喻盲目胡亂地模仿他人,結果卻適得其反。

天運

 

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秋水

 

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大宗師

 

比喻做事能勝任愉快,從容不迫。

養生主

孟子

 

作戰時,敗退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退一百步的人膽小。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梁惠王上

 

拔苗以助其成長,反而讓苗枯死了。比喻使用不當的手段以求速成,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公孫丑上

 

爬到樹上去抓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梁惠王上

墨子

 

拿雞蛋去碰石頭。比喻自不量力或以弱攻強,結果必然失敗。

貴義

 

積眾多狐狸腋下難得之小塊白皮毛,以成珍貴的白狐裘。比喻積少成多。

親士(或以為出自慎子知忠)

列子

 

古時杞國有個人,因為擔心天會塌下來而憂慮不安。比喻缺乏根據且不必要的憂慮。

天瑞

 

傳說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比喻努力不懈,終能達成目標。或比喻效率不佳。

湯問

 

鄉野農夫貢獻曝日取暖的方法。比喻平凡人所貢獻的平凡事物。

楊朱

 

岔路很多,因此而走失了一隻羊。比喻事理繁雜多變,求道者誤入迷途,而終無所成。

說符

呂氏春秋

 

指禍連池中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

孝行覽必己

 

指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亦比喻從源頭斷絕。

季春紀盡數

 

劍掉入水中,在船舷刻上記號,待船停止後仍從記號處下水尋劍。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慎大覽察今

韓非子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或用於比喻拿不好的東西充場面。亦用於自謙,比喻自己才德不足。

內儲說上

 

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亦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

喻老

 

買了裝珍珠的盒子,而把珍珠退還。比喻捨本逐末,取捨失當。

外儲說左上

 

比喻言語或行事前後無法呼應,互相牴觸。

難一

 

沿用過去的方法,守在樹旁,等待撞樹而死的兔子,最後終一無所得。比喻拘泥守成。亦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

五蠹

 

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說林上

 

比喻謠言再三重複,亦能使人信以為真。

內儲說上(亦見於戰國策魏策二)

戰國策

 

比喻多此一舉,反將事情弄糟。

齊策二

 

本指謠傳,久聽而信,後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秦策二

 

比喻行動和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反。亦比喻二者彼此背道而馳,或比喻遙隔兩地。

魏策四

 

比喻雙方爭執不相讓,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讓第三者獲得利益。

燕策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