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光庭(虬髯客傳)作者課文補充講義         耿樹民編   

暖身一下:

◎閱讀下列文字,並從參考選項中選出適當者填入空格:

參考選項:

(A)虬髯客傳 (B)聊齋誌異 (C)西廂記 (D)長恨歌傳 (E)搜神記 (F)琵琶行 (G)李娃傳 (H)南柯太守傳

  小說最早被視為街談巷語、稗官野史,不受重視。到了南北朝,逐漸發展出筆記小說,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記載鬼怪故事的志怪小說,如(1.  );一類是記載人物之異聞軼事的志人小說,如世說新語。筆記小說的結構、情節、人物雖然仍很粗糙,但已為唐代傳奇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而傳奇的出現,象徵著小說的發展已到了成熟的階段。所謂傳奇指的是唐代人以文言撰寫的短篇小說,不但情節曲折動人,內容也包羅萬象,有以進士妓女戀愛為題的愛情小說,如(2.  );有以俠士義烈行為為題的小說,如(3.  );有諷刺科舉功名的諷刺小說,如(4.  );有取材自史料的小說,如(5.  )。歸結而言,傳奇的創作藝術對後世的小說、戲曲都有深遠的影響。

你喜歡看小說嗎?哪一類?為何會引你入迷?

你認同「君權神授」的說法嗎?現在台灣沒有這樣的觀念嗎?

【題解】

◎補充注釋

  • 逐鹿:意指爭奪政權。
  • 杜撰:虛構。

◎天命所歸:本文以隋末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為背景,說明「唐之一統天下,乃天命所歸」,人臣不可謬思作亂、自取其辱。以為帝王乃天命所歸,含有「君權神授」的觀點。

◎寫作背景

  唐代中葉以後,由於政治情況趨於混亂,各地藩鎮割據、擁兵自重,彼此征伐的情形十分普遍。他們貪圖物資享受、殺人越貨、劫人妻女,並為了擴張私人勢力而招兵買馬,蓄養死士,弄得天怒人怨、人人自危。於是,打抱不平、仗義疏財的豪傑之士行俠鄉里,流傳民間的豪俠故事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應運而生。再加上唐代佛、道兩教極為盛行,佛道的思想及用語進入傳奇作品中,使得豪俠仗義的小說更為繽紛多元。

◎傳奇

  「傳奇」本是晚唐裴鉶所著之文言短篇小說集名,宋以後就以此作為唐代所有文言短篇小說的通稱。承紹六朝志怪小說的發展而來,唐傳奇是文言小說的成熟階段。宋代洪邁容齋隨筆嘗云:「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悽婉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指唐代近體詩)可稱一代之奇。」

◎唐代傳奇的類別

唐代傳奇的類別

內容大要

重 要 作 品 舉 例

諷刺類

唐代佛道思想盛行,科舉取士成為風尚,此類作品諷諭知識分子追求功名利祿的欲望。

1.沈既濟枕中記。(警醒世人不要熱衷仕途,「黃粱一夢」典故出於此)

2.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告誡人世間的富貴皆如一夢,「南柯一夢」典故出於此)

愛情類

唐代進士與娼妓相戀成風,以此為故事背景的小說大量產生。

1.蔣防霍小玉傳。(李益與霍小玉先合後絕的悲劇)

2.白行簡李娃傳。(滎陽公子與李娃艱苦曲折後成功圓滿的愛情故事)

3.元稹鶯鶯傳。(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

歷史類

取材於史料及當時史事,再加以編排鋪設。

陳鴻長恨歌傳。(可視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故事的歷史小說,也可視為愛情類)

豪俠類

唐代中葉以後,藩鎮割據、爭權奪利,於是反映民眾心聲的俠士之風興起。

1.裴鉶聶隱娘傳。(烘托聶隱娘俠女之風)

2.袁郊紅線傳。(塑造出女俠紅線的高妙身手與替天行道之正義形象)

3.杜光庭虬髯客傳

◎虬髯客傳對後世俠義小說的影響

  金庸先生認為虬髯客傳虎虎有生氣,可以說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雖短短兩千字,藝術手腕的精鍊真是驚人,現代武俠小說用數十萬字也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他說:虬髯客傳實在寫得太好,有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麗人也」);有深夜的化裝逃亡;有權相的追捕;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有尋仇十年而終於食其心肝的虬髯漢子;有神祕而見識高超的道人;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謀大事;有大量財富和慷慨的贈送;有神氣清朗、顧盼煒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驢子、馬匹、匕首和人頭;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有兵法的傳授……(俠客行附錄)

這篇傳奇實為現代的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

【課文與注釋】

第一段:交代背景。隋末天下大亂,楊素驕貴妄為。

◎段析:

1.此段鋪陳楊素的驕奢妄為,隱含隋代滅亡,乃時勢之所趨。

2.第一段到第五段分別交代了楊素、李靖、紅拂、虬髯客的出場,皆屬於小說的開頭部分。(起)

課文補注

  • 又「以」時亂:(            自奉:對自己的奉養。

修辭

  • 莫我若:倒裝/原句為「           」。

文意

  • 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於上:寫盡楊素的驕態與無禮。

第二段:李靖登場,向楊素獻策規諫。

◎段析:李靖在此充分展現剛直膽識,故楊素收起驕態。

課文補注

  • 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謁:穿著。     前揖:走向前拱手行禮。揖,拱手行禮,為平輩相見之禮。

修辭

  • 布衣:借代/借指平民。     與語:省略/應為「與之(指李靖)語」。

文意

  • 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李靖此語充分表現出其正直性格與不凡膽識。

第三段:紅拂女出場。為下文李靖與紅拂女的私奔做鋪墊。

◎段析:三、四段主要寫紅拂的主動熱情、慧眼識人。

課文補注

  • 殊色:姿色出眾。     吏「具」以對:(          

修辭

  • 獨「目」靖:轉品(名→動)。【101指考】

文意

  • 妓誦而去:為下段夜奔李靖預留伏筆。

第四段:紅拂女夜奔李靖,同赴太原。

◎段析:紅拂女的熱情主動,讓李靖又驚又喜,但受寵若驚的同時亦不忘謹慎行事。

課文補注

  • 靖歸「逆」旅:(             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 靖「驚」答拜:驚訝,亦有受寵若驚之意。     不甚逐:不怎麼(         
  • 儀狀:儀態。      言詞:談吐。
  • 氣性:氣質。     意亦非峻:看樣子也不很急切。
  • 將「歸」太原:往。

修辭

  • 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譬喻(    喻)。     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無停屨:誇飾。

文意

  • 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紅拂女婉轉表達願意託付終身的心意。【99指考】
  • 彼屍居餘氣,不足畏也:指楊素氣數已盡,眾叛親離,不成大事。
  • 計之詳矣:可知紅拂女的聰慧細心。
  • 靖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無停屨:此段對李靖又驚又喜又謹慎的心理狀態描繪得十分深刻入微。

第五段:虬髯客登場。描寫虬髯豪邁不羈的性格,三人並約期於太原相會。

1.先言三人相遇2.再言三人定交3.相約見李世民

◎段析:

1.本段記錄李靖、紅拂、虬髯三人相遇的場景極其生動而富形象化,藉摹寫三人的形象、動作,呈現三人不同的性格。

2.本段幾處文字描摹虬髯客動作者,凸顯他豪邁、直爽、嫉惡、果敢的特質:

(1)取枕欹臥,看張梳頭。

(2)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

(3)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頭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

(4)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

3.本段的設問都屬「懸問」。

課文補注

  • 行「次」靈石旅舍:左傳莊公三年:「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傳至後代,用法已不嚴謹。
  • 爐中烹肉「且」熟:(               張氏「以」髮長委地:因為。
  • 委地:垂向地面。     革囊:皮製的袋子。
  • 未「決」:(               「遽」拜之:(          
  • 靖「驟」拜之:(                 「計」已熟矣:料想。
  • 食「竟」:(                  致斯異人:得到這位佳人。
  • 亦有「心」者焉:雄心壯志。     「固」不言:(         
  • 「具」言其由:(                 然則將「何之」:到哪裡。之,(       
  • 吾憾「釋」矣:解除。     其餘,將帥而已:其他的人,只是一般將帥而已。
  • 似矣:差不多是了。     李郎能致吾一見乎:你能引薦我見他一面嗎?致,讓。
  • 「因」文靜見之可也:(               達之明日方曙:到達後的第二天天剛亮時。曙,天剛亮,破曉時分。
  • 言「訖」:(                 見問:問我。見,代詞性助詞,「我」。例:見諒=諒我;見教=教我。

注釋補注

43赤髯而虬:「虬」一說為有角的小龍。

修辭

  • 靖出「市」胡餅:轉品(名→動)。

文意

  •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此段言虬髯客豪放不羈,甚至輕浮無禮之狀。
  • 靖怒甚,未決,猶刷馬:言李靖雖有情緒仍懂得鎮定。
  • 張氏熟視其面,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靖,令勿怒:顯現紅拂女的沉著冷靜。
  •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臥客答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合是妹。」遽拜之。問:「第幾?」曰:「第三。」問:「妹第幾?」曰:「最長。」遂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張氏聰明機智,三言兩語便將男女情感關係轉化為兄妹關係,化解危機。
  • 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此段表現出虬髯客豪放之狀。驢子吃肉不吃草,更添傳奇色彩。
  • 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他人見問,固不言,兄之問,則無隱耳。」:虬髯客與李靖初見之對話,可看出虬髯客傾慕紅拂之美貌,故表現出妒意。然李靖卻能謙虛貶抑自己也抬舉虬髯客。
  • 亦知太原有異人乎:此句引出李世民之真天子形象。
  • 乘驢而去,其行若飛:跛驢竟然行走飛快,又添神奇之狀。

在本課出現三次:

ㄒㄧㄥˋ

 

隋煬帝之幸江都。

 

幸無疑焉。

 

今日幸逢一妹。

ㄑㄧˋ

 

起訖。

 

銀貨兩訖。

ㄑㄧˋ

 

迄今。

 

迄無音訊。

 

第六段:李世民登場。於太原藉劉文靜之助得見李世民「真天子」之相貌。

◎段析:六、七段在介紹鋪陳李世民時,從他的精神、風采、神態入手,凸顯他異於常人之處。雖寥寥數筆卻也成功烘托出其真命天子之態。六、七段為故事細節的延伸。(承)

課文補注

  • 偕詣:一同拜訪。     善相者:善於觀面相的人。
  • 迎之:邀請李世民。之,代詞,指李世民。     素奇其人:一直以來以李世民為奇。素,(      )。奇,意動用法(               )。
  • 遽致使延之:立刻派使者去邀請李世民。     心死:死了做天子的雄心。
  • 自負:自認眼力不凡。     吾得「十八九」矣:(             

注釋補注

66郎君:「郎君」在唐代可有二解:一為「貴族子弟的泛稱」,一為「新進士」之意,在本課都是指李世民。

69裼裘:古人著裘,毛在外。著裘時,必須外披罩衣,這罩衣稱裼衣。不同毛色的裘須與不同的裼衣相配。平常家居,裘上不加裼衣。庶人穿犬羊之裘,也不加裼衣。漢以後,漸變古俗,著珍裘者,以毛為表變成以毛為裡。

*一說,裼在此用做動詞,指穿上,則裼裘意為僅穿皮衣。

修辭

  • 文靜素「奇」其人:轉品(形→動)。

文意

  • 不衫不屨,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此段言李世民的相貌與眾不同,為真命天子之相。

十八九

文言文「兩個數字連用」的判讀:

類別

解析

相加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

10515

相乘

1.「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歸有光項脊軒志)

3×515

2.年時「二八」新紅臉,宜笑宜歌羞更斂。(江總東飛伯勞歌)

2×816

3.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赴宴者達三千九百人,其中一老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出上聯,紀昀對下聯以相賀。)

上聯:

60×221141

下聯:

70×21141

相除

(分數)

1.惜蕪地尚多,求闢土「千一」耳。(郁永河裨海紀遊)

千分之一

2.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十分之一

3.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

十分之八九

約數

(兩者皆可)

1.約行「二三」里,渡兩小溪,皆履而涉。(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二~三里

2.復越峻坂「五六」,值大溪,溪廣「四五」丈。(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五~六;四~五丈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

五~六人;六~七人

4.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十八~十九歲

 

第七段:虬髯客二見李世民。藉道士之口,確認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故虬髯客不與之爭。

◎段析:

1.小說在時間的安排上著意顯示快速而流暢的銜接,因此在文字上使用了「及期」、「如期」、「少焉」、「俄而」、「既出」等詞語。

2.此段場景:李靖、虬髯、道士、劉文靜、李世民同時登場。

課文補注

  • 俄而:(               精采:(                    )。
  • 長揖就坐:深深一拜然後坐下。長揖表示禮貌。     慘然:意同前文的「心死」。
  • 於此失「卻」局哉:了。     復「奚」言:(         
  • 「罷」弈請去:停止。     他方:其他地方。
  • 「某」日方到:不定代名詞。【93指考】     吁嗟:歎息。

注釋補注

80懸然如磬:懸然如磬,化用國語魯語上:「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形容家中一無所有,四壁空空,只有屋梁像懸磬一樣。又:葉國良先生以為磬懸掛之形傾斜,「室如懸磬」本為形容屋子破敗,有如磬懸掛時的傾斜之形,亦以喻家境貧困

修辭

  • 此局全輸:雙關(      雙關)/指輸了棋局、(              )。【103學測】

文意

  • 謂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為念!」:道士已看出李世民將為後世真主,故要虬髯客毋再掛念此天下,宜另謀他路。【95指考】
  • 吁嗟而去:由此仍可看出虬髯客的不甘與遺憾。

ㄨㄟˇ

 

煒如。

ㄨㄟˇ

準則、好的、正確的。

冒天下之大不韙。

 

因有所顧忌,而不敢說話。

有所忌諱。

 

 

漢帝之德,侯其禕而。(張衡東京賦)

在本課出現三次:

ㄑㄩㄝˋ

 

卻頭囊中。

 

失卻局哉!

 

兼議從容,無前卻也。

ㄑㄧㄥˋ

以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敲擊樂器。

鐘磬。

ㄑㄧㄥˋ

器皿中空無一物。形容詞。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詩經蓼莪)

 

罄竹難書。

ㄑㄧㄥˋ

談笑聲,聲音輕的叫「謦」,重的叫「欬」。

謦欬。

 

第八段:此段寫虬髯客能捨能讓的胸襟與氣度。李靖夫婦獲虬髯客家產資助,遂得以輔佐李世民建國。

◎段析:此段為全文轉折之處,即最出人意表之處。(轉)

課文補注

  • 門益「壯」:高大。     陳設盤筵之「盛」:精美眾多。
  • 對饌訖:面對面吃飯完畢。     家人自東堂「舁」出二十床:(            
  • 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帳目。     「悉」以充贈:全。
  • 求事:開創一番事業,此指逐鹿天下。     建「少」功業:一些、少許。
  • 今既有「主」:指(                    住亦何為:留下來又有何用?住,停留。
  • 「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喻(               虎嘯「風」生,龍吟「雲」萃:喻(         
  • 是吾得事之「秋」也:(               相賀:祝賀我。相,代詞性助詞,指「我」。
  • 與其妻「從」一奴:(                靖「據」其宅:擁有。

修辭

  • 「巾」「櫛」妝飾畢:轉品(名→動)。
  • 何者?某本欲於此世界求事,當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設問(         問)。
  •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          
  • 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轉品(名→動)。
  • 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譬喻(略喻)。
  • 佐真主,贊功業:對偶(單句對)。

文意

  • 乃虬髯紗帽裼裘而來,亦有龍虎之姿:說明虬髯亦具帝王英姿,更烘托出李世民的天子氣象。
  •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此段讚言李靖與紅拂乃英雄配美人,為天造地設的一對。
  • 言訖,與其妻從一奴,戎裝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此段生動表現虬髯客的爽直豪邁與瀟灑,氣度過人。

ㄑㄧㄡ

 

一葉知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千秋萬世。

 

危急存亡之秋。(諸葛亮出師表)

多事之秋。

 

第九段:虬髯客成扶餘國國君,李靖夫婦瀝酒遙賀。

◎段析:此段為結局(合)

課文補注

  • 「適」東南蠻入奏:(                「歸」告張氏:返回。【104指考】
  • 「具」禮拜賀:(          

第十段:此段為評論。天命真主非一般人可求而得之,並補述李靖兵法來自虬髯客,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段析:作者在此表達出「君權神授」的觀點,鞏固大唐天下之正統性。

課文補注

  • 謬思:妄想。     螳臂之拒走輪:螳臂擋車。
  • 我皇家「垂」福萬葉:降下、施加。     「豈」虛然哉:難道。
  • 虛然:僥倖。

注釋補注

109螳臂之拒走輪: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通「努」)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卷八:「齊莊公出獵,有一蟲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此何蟲也?』御曰:『此所謂螳螂者也。其為蟲也,知進而不知卻,不量力而輕就敵。』」(亦見淮南子人閒訓)

修辭

  •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設問(     問)/藉此點出題旨。
  • 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譬喻(     喻)。

文意

  • 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傳也:雖然虬髯客已退居他方,但其曾助李靖來助唐太宗以定奪天下,亦有間接功勞,作者在此仍給予正面肯定。

2.乃知真人之興也,……乃螳臂之拒走輪耳:作者在文章前半不斷渲染主角虬髯客的豪俠行徑,與身懷壯志的英雄氣魄,但文後又說連這樣一位具龍虎之姿的真英雄,都無法與天命相違,只能對真天子的唐太宗認命退讓,如此更能烘托出唐太宗真命天子的形象。

 

 

【課文問與答】指搭配課文第一段,指跨段落)

段落

題目

參考答案

1.作者於文中,如何活靈活現呈現楊素的驕貴妄為?

 

2.紅拂女說:「絲蘿非獨生,願託喬木,故來奔耳。」此句話的意思是什麼?有何用意?又運用了何種修辭?

 

3.文言文中省略主語的現象屢屢出現,試以下文來看,引號內當填入的主詞是什麼?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靖怒甚,未決,猶刷馬。張氏熟視其面,一手握髮,一手映身搖示靖,令( (1) )勿怒。( (2) )急急梳頭畢,斂衽前問其姓。

客抽腰間匕首,切肉共食。( (3) )食竟,餘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

 

4.「吾得十八九矣,然須道兄見之。李郎宜與一妹復入京。」「靖遽延入。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面華衣而拜,靖驚答拜。」以上兩句中的「十八九」各代表什麼意思?

 

5.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請去。句中的「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運用何種修辭?

 

6.本文最後一段的安排,於前文相較有何特殊之處?

 

7.本文哪一段落的描述,深切地呈現虬髯客豪邁雄奇的人物特色?為什麼?

 

8.閱讀完本文後,請你約略敘述李靖、紅拂女、虬髯客三人的性格特徵。

 

9.小說中「道兄」的角色對全文有何意義?你如何判斷?

 

10.本文的主題為何?作者如何呈現此主題?

 

11.閱讀完本文後,依據小說內容研判,以下五首詩何者描述的是「紅拂女」?

A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B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C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D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E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屍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教學資料】

一、修辭文法小教室

()雙關

  一語同時關涉、照顧到兩種不同事物或兼具兩種意涵的修辭技巧,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構成雙重意義,稱為雙關。

類別

定義

舉例與說明

諧音雙關

一個字除了本字所含的意義外,又兼含另一個與本字音同或音近字的意義。

1.蟬亦是禪。(簡媜夏之絕句)→「蟬」即雙關「禪」。

2.秦得參。(賴和一桿「稱仔」)→閩南語「             」。

3.學生多四眼,勤讀成進士。(中國時報新聞標題)→「進士」即雙關「       」。

4.乘風采芙蓉,夜夜得蓮子。(子夜四時歌)→「芙蓉」――      );「蓮」――      

詞義雙關

一個詞在句中兼含兩種意思。

1.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局」指「棋局」與「              」。

2.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杜牧歎花)→「子」指「果子」,雙關「         」。

句義雙關

一句話或一段文字,兼具兩種意義。

1.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劉義慶世說新語)→表面上,在建康(南京)抬頭只能望見太陽,而看不到長安,實際上,長安被胡人攻占,早已非晉之國土。

2.綿綿思遠道。(飲馬長城窟行)→一指青草綿延不絕,

一指(              

3.展轉不相見。(飲馬長城窟行)→一指丈夫不斷遷徙異地,

一指(                    );又指(                    

4.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望洞庭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一指想要渡過湖去,而無船槳可用,一指「                              」。

()、中國小說發展簡表

時代

文體

特色

代表作

說明

先秦

神話

神怪之說

山海經

1.簡單的故事情節,只算具有小說的材料,不能稱為「小說」

2.現存最早的小說為燕丹子

寓言

藉故事表達寄託之意

莊子

異聞

奇聞異事的零星記載

劉向列仙傳

魏晉六朝

筆記小說

篇幅短小,情節單純,隨手筆記之故事,分「志怪」、「志人」二類

志怪:干寶搜神記、張華博物志、曹丕列異傳

志人:劉義慶編世說新語

粗具小說雛型

傳奇

文言短篇小說,結構完整,人物刻劃細膩

內容主要分諷刺、愛情、歷史、豪俠四類:

諷刺: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愛情:蔣防霍小玉傳、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

歷史:陳鴻長恨歌傳

豪俠:裴鉶聶隱娘傳、袁郊紅線傳、杜光庭虬髯客傳

1.中國小說成熟時期

2.「傳奇」一詞始見於唐裴鉶傳奇一書

3.多保存於宋李昉太平廣記中

傳奇(文言)

仿唐人傳奇之作

徐鉉稽神錄、樂史綠珠傳

宋代小說以話本最出色,是說話人的底本,章回小說的前身

話本(白話)

小說(短篇小說)

京本通俗小說

講史(長篇小說)

大宋宣和遺事(水滸傳前身)、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前身)、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西遊記前身)

元、明

章回小說

長篇小說(白話為主)

施耐庵水滸傳、羅貫中三國演義(淺近文言)、吳承恩西遊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通俗文學蓬勃發展

白話短篇

短篇的通俗小說

馮夢龍三言、凌濛初二拍、抱甕老人今古奇觀

筆記小說

篇幅短小的隨筆記錄文言短篇小說

蒲松齡聊齋誌異(似唐人傳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文言、白話小說各有進展,而以章回小說為清代小說主流

章回小說

長篇白話小說

曹雪芹紅樓夢(言情)、吳敬梓儒林外史(諷刺)、劉鶚老殘遊記(譴責)、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譴責)、吳沃堯廿年目睹之怪現狀(譴責)、曾樸孽海花(譴責)

註:

「小說」一詞始見於莊子外物篇,唯其意義與現代小說不同。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意義也與今不同。

ƒ四庫全書列小說於「子部」;唯未收元明以後的章回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耿樹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